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疗同步每周奥沙利铂在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Ⅱ期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新余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Ⅱ期患者70例。按照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每周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即数据对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性差异,即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鼻咽癌Ⅱ期患者行放疗同步每周奥沙利铂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不会提升放疗急性局部毒性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时,使用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使用常规方法(全盆腔体外放疗联合后装近距离照射治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另外40例使用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为90.0%,对照组总有效仅为70.0%,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发现,其相比常规的治疗而言,能够提高患者病灶靶区干预的准确性,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毒性反应,因此具有安全性,故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同步放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学证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0例,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常规组);同期患者40例,均额外联合中药治疗(联合组)。12周后评估其临床疗效。随访并记录复发、转移及相关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至末次随访,2组患者死亡、复发或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中药方案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短期疗效,降低毒副反应,但对改善患者死亡、复发或转移率无明显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放疗靶区范围勾画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患有局部晚期食管癌的20例病患分别对其进行CT扫描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CT扫描。对比两种方法的GTV的体积与长度,以及CTV的体积与长度。结果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CT扫描的GTV的体积比仅使用CT扫描的更小,且P<0.05,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核磁共弥散加权成像结合CT扫描的GTV的长度比仅使用CT扫描的更小,且P<0.05,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CT扫描的CTV的体积比仅使用CT扫描的更小,且P<0.05,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CT扫描的CTV的长度比仅使用CT扫描的更小,且P<0.05,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患有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放疗靶区范围勾画的精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2020年间使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的30例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2.5个月,总客观有效率为9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7%、41%,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47%、32%,无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83%、53%、3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5%、51%、36%。≥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6%。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Ⅰb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的预后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年间收治的Ⅰb2~Ⅱa2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患者(分别为腹腔镜组、开腹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237例纳入本研究,其中腹腔镜组115例、开腹组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相关并发症、复发及死亡情况,并对影响复发及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本院腹腔镜手术采取控制CO2气腹压力,经阴道取出子宫标本时尽量避免阴道内肿瘤组织暴露于腹腔中,取出标本后用灭菌注射用水充分冲洗腹腔的无瘤措施。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治疗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开腹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2%(37/115)、25.4%(31/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复发及死亡情况:随访期内,腹腔镜组、开腹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7%(18/115)、12.3%(1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腹腔镜组、开腹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8%、87.8%,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7%、84.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5,P=0.429)。(4)影响复发及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浸润、LVSI、间质浸润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LVSI、间质浸润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的Ⅰb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经采用无瘤措施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对比。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放疗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化疗+放疗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对比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化疗+放疗组和放疗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53.00%和33.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放疗组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放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可以在减轻毒副作用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缓解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1470nm半导体激光局部切除在治疗老年高危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1470nm半导体激光膀胱癌膀胱局部彻底切除的48例老年高危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5.3~92.6岁,平均82.5岁;术后病理证实18例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0例为非肌层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膀胱癌。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3±9.6)min,术中出血(13.6±2.8)ml,术后膀胱冲洗(2.6±0.5)d,留置尿管(7.2±1.5)d,1例发生灌注液外渗,经穿刺引流治愈。随访12~36个月,8例影像学检查复发,2例出现明显肉眼血尿行介入止血治疗。结论采用1470nm半导体激光局部彻底切除治疗老年高危膀胱癌安全,能有效控瘤、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肿瘤出血及相关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为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容积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效果,为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放疗科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总计80例。结合放疗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试验1组4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三维近距离治疗,试验2组三维适形放疗+容积调强放疗。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区剂量覆盖指数及危及器官OAR受量。结果2组患者EBRT平均剂量膀胱、直肠癌、小肠以及靶区剂量覆盖相关指数比较,P<0.05。2组患者膀胱、结直肠、小肠平均剂量、累积等效剂量比较,P<0.05。另外,2组患者靶区均不匀性指数HIHR-CTV累积等效剂量比较,P>0.05。结论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试验2种方法治疗靶区覆盖效果良好,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局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与容积调强放疗治疗OAR受量更低,需结合宫颈癌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放疗治疗方案。
简介:根治性放化疗是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联合免疫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方向。目前根治性放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主要包括三种模式:放化疗前进行诱导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放化疗期间同步联合免疫治疗、放化疗后免疫维持治疗。现有多项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可耐受,临床疗效良好,期待更多研究数据和长期的随访结果。同时,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仍值得关注。寻找最优的联合治疗模式、筛选适合该治疗模式的患者群体、尽早预测和识别严重不良反应是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简介: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26例,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同时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化疗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定分级。结果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结果2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1例患者完全缓解(CR),9例患者部分缓解(PR),8例患者疾病稳定(SD)。治疗有效率为40.0%,疾病控制率72.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中性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迟发性腹泻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中糖尿病(DM)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9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0例)和非糖尿病组(109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制作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与NMIBC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的肿瘤分期、高血压、复发率更高,而肿瘤分级更低(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1、糖尿病、化疗、吸烟、肿瘤单发与NMIBC患者的RFS相关(P<0.05),而性别、饮酒史、肿瘤分级对NMIBC患者的RFS无相关性(P>0.05)。性别、抽烟史、饮酒史、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肿瘤单发、化疗、高血压、糖尿病对NMINC患者的PFS无明显影响。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吸烟、性别(男性)和糖尿病与增加复发风险相关(P<0.05),而化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而高级别与PFS增加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是NMIBC患者RFS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OC)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VIP)及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和评价从建库至2020年2月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铂耐药复发OC的随机对照试验,经过筛选、提取文献资料及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共821例铂耐药复发OC患者。血管生成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期2.89个月(95%CI为1.94~3.38, P<0.05)及总生存(OS)期37个月(95%CI为0.92~8.82, P<0.05),并且客观缓解率(ORR)提高(OR=2.81, 95%CI为1.83~4.31, P<0.05)。血管生成抑制组比对照组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P<0.05),血管生成抑制剂组对治疗铂耐药复发性OC≥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OR=7.11, 95%CI为2.48~20.37)、高血压病变(OR=8.73, 95%CI为1.06~71.54),而在骨髓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等计数减少、贫血等)、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对铂耐药复发性OC治疗有效,可显著延长患者PFS、OS及提高ORR,可能增加患者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的不良反应,但血液、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简介:目的评价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盲法对每一纳入研究对象同时进行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经直肠B超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结合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当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或/和B超阳性时,联合诊断试验的结果为阳性;当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和B超均阴性时,联合诊断试验的结果为阴性.结果纳入1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1年以上的门诊随访病例,其中57例复发,复发率为38.51%.单用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诊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89.47%[95%CI(0.82,0.98)]和87.91%[95%CI(0.81,0.95)],ROC曲线下面积为82.22%.单用B超诊断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57.90%[95%CI(0.45,0.71)]和90.11%[95%CI(0.84,0.96)],ROC曲线下面积73.13%.当结合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和B超联合诊断时,敏感性提高至94.74%[95%CI(0.89,1.00)],而特异性有所下降,为84.62%[95%CI(0.77,0.92)],ROC曲线下面积增加为98.28%.结论非侵入性的尿脱落细胞嗜银染色结合B超联合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经尿道手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可常规用于术后病例的随访.
简介:目的探讨HER2表达用于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及进展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301例NMIBC患者肿瘤HER2的表达情况,并且对所有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肿瘤数目(单发、数目>1;[HR]:1.91,P=0.001)〗、肿瘤大小(<3cm、≥3cm;[HR]:2.20,P<0.0001)、肿瘤分期(Ta、T1;[HR]:2.08,P=0.001)、肿瘤分级(G1、G2、G3;[HR]:1.71,P=0.041)与膀胱癌复发相关;而肿瘤大小(<3cm、≥3cm;[HR]:2.50,P=0.015)、肿瘤分期(Ta、T1;[HR]:3.68,P=0.007)、肿瘤分级(G1、G2、G3;[HR]:2.72,P=0.018)、是否伴发原位癌([HR]:3.33,P=0.008)、HER2(阴性、阳性;[HR]:2.36,P=0.030)均可影响膀胱癌进展。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与HER2表达阳性患者相比,膀胱癌进展至肌层浸润性的风险明显降低。结论HER2表达可作为预测NMIBC进展的指标,HER2阳性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