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将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这一时段内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96例纳入研究,基于平行、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annover评分、关节屈伸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安全高效,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干细胞来源的泌体及微囊泡等纳米级细胞囊泡,通过携带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发挥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在再生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大量研究显示,干细胞细胞囊泡能促进骨再生,其机制包括抑制缺血缺氧引起的骨细胞坏死,促进干细胞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血管生成等;进一步研究证实,微RNA等成分可能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就干细胞泌体及微囊泡等细胞囊泡的分泌、组成、功能及其在骨再生治疗中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干细胞 外泌体 骨再生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我科对这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这例病人进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重视营养支持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 经过医务人员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严密控制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感染的传播。结论 对这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的病人实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在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尤文肉瘤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病理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4例骨尤文肉瘤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收集6例初次病理误诊的病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WSR1基因断裂,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位年龄7岁,病初5例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局限性包块,其中4例位于皮下浅筋膜,1例为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物。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巢片状分布。2例由小蓝圆细胞构成,4例存在形态学变异,表现为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其中1例核染色质细腻;1例核透亮,可见核仁;1例由上皮样细胞组成;1例为体积较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混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CD99、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FLI1)、ERG阳性比例分别为5/6例,5/6例,2/6例。FISH均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发病年龄小、位置表浅且初始表现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组织学变异和不典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儿童骨尤文肉瘤病理误诊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WSR1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骨外尤文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EWSR1基因重排 误诊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门诊老年人静脉输液的过程。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5月于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 1012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 506例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护理前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护理前后疗效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后显效和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对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 老年人 静脉输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和分析静脉采血患儿的心理状态 ,探讨心理护理在学龄期儿童采血中的应用效果,用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映。

  • 标签: 学龄期 采血 心理护理
  • 作者: 程先群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0年22期
  • 机构:仙桃市陈场卫生院 湖北省仙桃市 433016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现象,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有效的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观察为了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我院针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原因 护理对策
  • 作者: 程先群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1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 机构:仙桃市陈场卫生院湖北省仙桃市433016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现象,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有效的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观察为了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我院针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外科收治9例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9~35岁,平均19.5岁。其中屈髋屈膝畸形2例,单纯膝关节屈曲畸形4例,屈膝畸形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2例,腕关节屈曲畸形1例。诊疗过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评估后实施,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根据解剖安全区外固定穿针和肢体畸形的临床特点,将预构的固定器连接在相应的畸形肢体上,同时行挛缩肌腱的松解,术后调节固定器实施牵拉控制,缓慢矫正肢体畸形,患处疼痛严重或进展迅速,影响生活质量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联合手法等物理方法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本组9例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异常出血、末梢血运障碍,未发生明显的针道以及切口的感染事件,未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患者均获得6~40个月随访,平均30.5个月,所有挛缩的肢体畸形均获满意矫正,其中髋、膝关节屈曲畸形均获矫正,可伸直,腕、足踝关节畸形大部分矫正,疼痛消失。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微创、安全,效果满意。

  • 标签: Ilizarov技术 静脉畸形 肢体挛缩 功能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循证护理管理措施会取得怎样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来我院进行化疗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化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发生率 5.72%远远小于对照组的 1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降低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化疗药物 静脉外渗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皮质静脉血栓形成(isolated cortical vein thrombosis, I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ICVT患者,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例ICVT患者,男性和女性各3例,平均发病年龄3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癫痫发作(5/6,83.3%)、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6,50.0%)和头痛(3/6,50.0%)。在影像学检查中,ICVT的直接征象为斑点征和条索征,间接征象为脑叶出血、梗死或水肿。结论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头痛是ICVT的常见表现,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 :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为患者带来了便利,减轻了痛苦,方便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广大医务人员能分析原因并探讨改进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静脉留置套管针 使用 问题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儿童静脉输液患者在输液护理过程中使用静脉输液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参加此调查的静脉输液患儿就诊时间为 2017/4-2020/4,随机取 80例,分两组,各 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输液护理 ,评估不同方式护理对预防输液外渗的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采用静脉输液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出现输液外渗的概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 标签: 儿童 静脉输液 外渗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in thrombosis, D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确诊的DCVT住院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11例DCVT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1.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头痛(11/11,100%)、意识障碍(5/11,45.5%)和癫痫发作(4/11,36.4%)。11例患者均累及直窦,9例累及大脑大静脉,5例累及大脑内静脉,1例累及基底静脉。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窦血栓,3例合并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8例(72.3%)早期CT平扫(发病1周内)可显示大脑大静脉高密度点征或直窦条索征。头颅MRI显示90.9%(10/11)的患者出现脑实质损害,以丘脑受累(5/11,45.5%)最常见,其次为深部白质(4/11,36.4%)。1例患者接受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发病第6天死亡。其余10例接受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4个月至13年显示,4例遗留轻至中度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6例恢复正常。结论头痛、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是DCVT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或深部白质受累时需警惕DCVT的可能。需重视早期CT平扫显示的高信号血栓点征和条索征。合并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DCVT患者急性期进展迅猛,转归较差。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颅内 脑静脉 丘脑 神经影像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