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川崎病患儿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50~80mg/(kg?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0.4g/(kg?d)的丙种球蛋白,连续用药5d。研究组静脉注射2g/(kg?d),用药时间1d。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手足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2.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检查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A组,33例)和慢性乙型肝炎组(B组,67例),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再以病情发展为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改善组53例和非改善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改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高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IgA、IgM水平,机体内的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能作为诊断乙型肝炎发病与否以及病情发展情况的有效指标,其数据能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血清检测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5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另选25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中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检测,分析其水平与疾病类型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结果显示,四组对象IgA无明显差异,F=0.531,P>0.05。IgM与IgG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对于IgM,慢性肝炎组最高,肝硬化组其次,急性肝炎组再次,对照组最低;对于IgG,肝硬化组最高,慢性肝炎组其次,急性肝炎组再次,对照组最低。F分别为6.946、11.329,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中IgM、IgG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于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HIES)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缺陷性疾病,表现为血清IgE水平升高、皮肤湿疹、反复皮肤感染和特征性的肌肉骨骼表现。作者报道2例在本院就诊的患者并回顾当前文献。患者1是一18个月大的非裔美国男孩,伴有复发性葡萄球菌冷脓肿、肺炎和菌血症。该患者皮肤严重湿疹化,最终并发疱疹性湿疹。在选用敏感抗生素环孢素A(5mg/kg)短期治疗全身性感染后,皮炎改善,随后改为长期口服甲氧苄啶一磺胺甲恶唑。患者2是一15岁高加索男孩,长期患有HIES。该患者从3岁开始即维持每周3次注射1干扰素和每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小剂量氟康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肾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及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RS)组(46例),意义未明的M蛋白血症(MGUS)组(8例)和多发性骨髓瘤(MM)组(13例)。分析各组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6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10)岁,男女比为37︰30。MM组血肌酐高于MGRS组及MGUS组(P<0.05),MGRS组血清白蛋白及IgG低于MM组、EGFR高于MM组(P<0.05),MGRS组的肾病综合征发生率及大量蛋白尿发生率高于MM组及MGUS组(P<0.05)。MGRS组、MGUS组及MM组的主要病理类型分别为轻链型肾淀粉样变(42例)、膜性肾病(4例)、轻链管型肾病(7例)。结论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多样,MGRS患者常表现肾病综合征,以轻链型肾淀粉样变多见,而MM患者常表现肾功能不全,以轻链管型肾病多见。此类患者需结合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改变作出诊断,以指导制定治疗计划及判断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最佳剂量。方法根据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收诊的58例川崎病患儿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其中,先就诊的29例纳入对照组,后就诊的29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29例患儿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实验组29例患儿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调查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5%、8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6.8%,数据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比小剂量用药更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高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液炎症细胞因子变化以及氧化应激在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5例草酸钙结石住院患者,随机挑选25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的晨尿,分别运用ELLISA法和TBA法检测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胎球蛋白-A(Fetuin-A)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MCP-1在结石组含量为212.45(59.24,673.50)pg/mgcr,在对照组为74.36(22.45,203.57)pg/mgcr,结石组高于对照组(P<0.05);胎球蛋白-A在结石组为320.80(42.28,1819.85)ng/mgcr,在对照组为787.94(187.03,3269.17)ng/mgcr,结石组低于对照组(P<0.05);MDA在结石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石组尿液MCP-1和MDA不相关,r=0.045,P>0.05;胎球蛋白-A和MDA不相关,r=-0.016,P>0.05。结论尿液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和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在肾结石形成中起作用,但是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未参与尿液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根据乙肝进展将患者分为重症乙型肝炎组,重度乙型肝炎组,中度乙型肝炎组及轻度乙型肝炎组,另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IgA,IgG及IgM水平。结果治疗前四组乙型肝炎组患者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随着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IgA,IgG及IgM水平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0例患者中98例患者好转,42例患者出现恶化,且好转患者各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恶化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反映乙型肝炎病情进展情况。
简介: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评价血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0月来我科体检的患者,依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匹配每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β2微球蛋白水平,行Spearman秩相关与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与血β2微球蛋白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69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9.4±6.3)岁,其中糖尿病组42例,非糖尿病组2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血脂、肌酐、eGFR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β2微球蛋白较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与血糖、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eGFR相关性较好(r=0.395、0.278、0.254、-0.354,P〈0.05),以血β2微球蛋白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血糖为引起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69,P=0.000)。结论糖尿病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血糖是引起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住院患儿分为2组,每组各33例,一组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后,在咳嗽、气促、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患儿有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案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 2010 年 2月~ 2016 年 5 月收治的 5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8例,实验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 ( ),其治疗总有效率 96.4% 显著高于对照组 71.4% ,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快,疗效肯定 ,临床 推广价值更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8日~2017年6月7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40例、重型组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名。将三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乙型肝炎患者之间对比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是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更高,且两组乙型肝炎患者的IgA、IgG、IgM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判断,可对临床用药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对患者病情的好转、预后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