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相关危险因素在造影剂肾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冠状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造影剂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75例患者为非造影剂肾病患者,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为造影剂肾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水化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水化程度,造影剂用量,尿素氮等均是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治疗,实验组术前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探讨替罗非班对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组织因子为(215.3±74.6)n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为(184.6±29.9)%,与对照组的(398.6±88.6)ng/L、(293.3±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缓解心肌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西京医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183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4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24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NT-IGFBP-4浓度。随访3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组的血浆中NT-IGF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TEMI、NSTEMI、UAP 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75)。NT-IGFBP-4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0.608~0.797, P=0.009),但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P=0.950)。结论血浆NT-IGFBP-4可作为判断ACS短期预后的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范围的关系.方法将211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0例)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B组(97例)为中重度病变组,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54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57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又依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9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三支病变亚组(7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测取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比较分析各组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结果对照组、A组、B组比较,颈动脉总中内膜厚度依次增高,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25±0.1186)mmvs.(0.8936±0.1331)mmvs.(1.0389±0.1411)mm,P<0.05].在以病变范围为基础的分组中,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中内膜明显增厚,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亚组与双支病变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4±0.1415)mmvs.(0.9906±0.1443)mm,P<0.05],但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906±0.1443)mmvs.(1.0317±0.1496)mm,P>0.05].结论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能很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无法很好地反映病变范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7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的3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的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对小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降低了辐射对患儿身体的损伤,保证了诊断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诊断中的优劣性。方法选取上海中山医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38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CCTA采用64层螺旋CT,MRA采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至少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CMRA和CCTA诊断的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狭窄(≥50%),并与CAG结果分析对比,评价CMRA和CCTA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价值。结果CCTA和CMRA判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34.6%和82.1%、74.8%,CCTA和CMRA判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84.7%和48.5%、73.4%。斑块的钙化与否是CMRA和CCTA诊断斑块的准确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CMRA和CCTA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效能接近,C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而C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最佳重建相位窗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对原始数据进行R-R间期75%及10%~90%(间隔10%)多个时相重建,按心率≤65bpm和>65bpm分为2组,图像质量分为3级.结果第1组图像质量为Ⅰ级的冠脉比率(82.2%)显著高于第2组(47.4%),Ⅲ级者则相反(5.3%和22.4%).两组中图像质量为Ⅲ级的冠脉共计45支,占总数的12.5%.LAD、LCx和RCA在75%相位窗显示最佳者居多,随心率增加,75%相位窗显示最佳者减少(第1、2组分别为92.3%和61.4%).15支冠状动脉在不同相位窗重建互相弥补.结论对于大多数心率≤65bpm者,各支冠状动脉能同时在75%相位窗最佳显示;最佳重建相位窗和互补相位窗的选择可提高冠脉的显示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64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实施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和钙化的量化分析,并同期实施选择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观察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378.9±162.5)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的(0±27.4)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正常或轻度狭窄(<50%)及中、重度狭窄(≥50%)血管中分别有33.3%(28/84)及83.3%(30/36)存在冠状动脉钙化现象,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隘度存在相关关系,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优化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衢州市人民医院90例行CCTA扫描的患者资料,建立水等效直径(dw)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上四分位数。前瞻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行CCTA扫描患者6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5例)。对照组使用固定CTDIvol设定扫描方案,试验组使用固定SSDE设定扫描方案。两组的目标剂量为90例患者CTDIvol的上四分位数。评估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90例患者BMI与dw正相关(r=0.823,P<0.05),回归方程为dw=9.241 + 0.644×BMI;CTDIvol的上四分位数为7.92 mGy。对照组和试验组冠状动脉血管段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分别为94.10%(367/390)和93.93%(40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SNR和CNR的中位数分别为21.08、 24.39和17.24、 19.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CTDIvol、SSDE和女性乳腺辐射剂量(Dbre)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7.04%、35.77%和3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7.041,t=18.479,15.079,P<0.05)。结论基于前置SSDE设定CCTA方案具有可行性,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简介: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diseaes,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发病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多表现为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弥漫充血、发热、掌跖红斑等[1,2]。冠状动脉受累是KD最严重的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图像后处理和诊断报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19年4月至7月就诊的6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62.16±14.13)岁。所有患者均行CCTA扫描,按照李克特量表评分标准对原始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别进行人工和AI图像后处理,比较二者的用时及合格率、诊断报告的用时及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CCTA扫描后,冠状动脉AI图像后处理的时间约3 min,合格率为92.2%(59/64);人工后处理的时间为20~ 30 min。与人工处理相比,冠状动脉AI后处理的图像中冠状动脉管壁更光滑、小分支显示更全面、血管对比更清晰,并且能自动识别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AI图像的诊断报告在图像重建后即可完成(<1 min),而人工的诊断报告需15 min左右才能完成。冠状动脉AI与人工对冠状动脉斑块检出的灵敏度几乎一致,分别为93.3%和92.0%;人工诊断报告对斑块检出的特异度达100%,而AI的特异度为93.8%。结论冠状动脉AI在图像后处理速度、图像质量及报告诊断的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CCTA分析的有效辅助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成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南阳南石医院接受MSCTA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检查间隔4周内)的86例胸痛患者的资料,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A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成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6例患者共检测878段冠状动脉。CAG检测无狭窄674段,轻度狭窄99段,中度狭窄63段,重度狭窄36段,闭塞6段,诊断狭窄阳性105段;MSCTA检测无狭窄654段,轻度狭窄122段,中度狭窄41段,重度狭窄55段,闭塞6段,诊断狭窄阳性102段;Kappa值=0.840,两种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878段受检冠状动脉中,CAG检出无斑块684段,有斑块194段;MSCTA检出无斑块654段,混合斑块92段,钙化斑块53段,非钙化斑块79段。MS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成分的灵敏度分别为94.29%和94.84%,特异度为99.61%和94.15%,准确度为98.97%和94.31%,阳性预测值为97.06%和82.14%,阴性预测值为99.23%和98.47%,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结论MSCTA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成分的诊断效能较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是对心肌冠脉的双源 cta 检测对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的分析和研讨。 方法: 选择我院自 18 年 3 月到 18 年 9 月入住的 260 例患有 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 CT 心脉冠脉 CTA 的方式来做相关的检测,然后针对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 结果: 从心肌桥诊断部位的结果来看:在 LAD 上总共有 171 例,例数占总人数的 65 . 8 %,其中,处于中段的有 111 例,较远的地段有 60 例。在 RCA 上的主要表现在其中段,一共是 8 人,占总人数的 3 . 1 %。在 LCX 上总共有 70 人,占总人数的 26.9% ,处于中间支的例数共有 11 例,占总人数的 4 . 2 %。经过检查发现心肌桥的长度基本都在 0.5 厘米至 3 厘米之间。在检查中对 56 名患者进行了冠脉的 普通 CT 的 造影检查,发现有心肌桥的有 11 人。 通过研究发现普通 CT 的检出比要 明显低于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检出比 ( P<0.05 )。 结论: 双源 CT 心脏冠脉 CTA 的诊断效果要优于 普通的 冠脉 CT 造影检查,具有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心脏CT扫描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心脏CT扫描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心脏CT扫描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冠状动脉心脏CT扫描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心脏CT扫描工作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CT扫描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内容,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扫描检查之后肾功能变化以及监测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的过程使用都是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进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的相关疾病治疗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是71名。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冠状动脉的病变症状,并且使用CT检查方案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诊断工作,并且对检查前后的的患者血清肌酐的变化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针对高龄以及多种疾病合并的患者进行临床习题诊断的过程当中,发现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概率为4.2% 。结论:针对接受造影及临床诊断的患者以及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操作时加强临床的护理和干预,并且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