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国家提出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同时提出要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各领域所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相关要求,推进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职业(工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及发生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行减重与代谢手术的187例病态肥胖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未预防性服用熊去氧胆酸,在术前均行腹部超声及MRI检查,术后均行至少一次的腹部超声或MRI检查。比较不同减重与代谢手术术式术后患者新发胆囊结石和胆泥的发病率及发生时间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Bonferroni校正用于两两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2020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7.0(22.0,31.0)个月。减重与代谢手术后新发胆囊结石的患者数为34例,发病率为18.2%(34/187),其中接受LSG、LRYGB、LOAGB手术及LOAGB修正手术者发病率分别为18.0%(30/167)、22.2%(2/9)、11.1%(1/9)、50.0%(1/2)。术后发生胆泥的患者数为18例,发病率为9.6%(18/187),其中接受LSG、LRYGB、LOAGB手术者发病率分别为8.4%(14/167)、22.2%(2/9)、22.2%(2/9)。术后新发胆囊结石患者的体重下降率和体重指数下降率分别为21.4 (18.7,23.6)%、21.4(18.6,23.5) %。术后新发症状性结石3例,发病率为1.6%(3/187),3例均行LSG手术。术后发生胆泥及胆囊结石的时间分别为85.5(28.8,98.8) d和103.5(93.0,179.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在无药物干预下,减重与代谢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8.2%(34/187),需临床密切关注。腹部超声检查及上腹部MRI平扫T2WI序列,可帮助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并监测其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睡眠时点与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 age,SGA)的关系,并分析糖脂代谢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4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6 821例孕中期孕妇,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特征、饮食和生活行为等指标。通过孕妇自评获得其近1个月就寝时点、晨起时点、睡眠时长等睡眠信息,并于孕晚期再次调查,分娩时收集母婴妊娠结局,最终获得5 488对母婴健康资料。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索睡眠时点与SGA风险的非线性关系,采用基于Bootstrap法的中介模型探索糖脂代谢在睡眠时点与SGA关联中的作用。结果SGA发生率为8.4%(459/5 4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21∶00前就寝相比,23∶00后就寝孕妇的SGA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54,95%CI:1.01~2.34);与8∶00前晨起相比,8∶00后晨起孕妇的SGA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1.31,95%CI:1.05~1.62)。睡眠时长与SGA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结果显示,睡眠中点从凌晨02∶45开始,SGA风险逐渐增加(P<0.05)。进一步的中介模型结果显示,孕中期睡眠中点迟(即晚睡晚起的睡眠模式)对SGA的负性影响可能部分通过糖脂代谢通路实现(均P<0.05)。结论孕中期可能是影响SGA的关键期,睡眠中点迟可能是SGA风险增加的潜在危险因素,且可能通过改变糖脂代谢水平,进而影响SGA的发生。
简介:摘要:建筑行业提升竞争力,离不开技术融合和工程管理模式的再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建筑工程的生产组织方式,并在管理质量等方面完善管理计划,通过确定质量标准和管理控制内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可控性,在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中,完成工程管理形态多样化发展。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可以减少工程管理中的技术局限性,对管理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可在以后的数据管理阶段通过数字化管理,在部门协作、企业管理层面,提高建筑工程数据计算的整体效率,完成高效的数据统计和管理运算工作。在开展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时,还需将管理途径落实到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层面,通过技术、部门的整合,减少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甚高频通信由于其稳定性强,可靠性高,是目前民航陆空话音通信最主要的通信方式。根据民航地空通信相关标准,地面发射机输出功率一般设置为lO w,25 w和50 w,分别对应塔台、进近、区域管制使用。对于塔进等距离较近的VHF通信,话音质量一般较好,可保证管制范围的有效通信质量。而区域管制范围大、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易受飞机高度、电磁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对甚高频地空通信信号覆盖的分析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简介: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的校园文化可以说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深度的融合。高中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涉及到了高中阶段的所有的教师、学生、家长、校友等群体。与此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高中的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学校的历史、人文、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高中的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终身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的把教学教育的目标为导向、确保校园精神、行为文化、制度文化都可以充分的融合进来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开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前,大多数高中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简介:摘要在全球变暖和参与高强度运动人数增多的趋势下,热射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热射病是一种热急症,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早期、快速、有效降温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点。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迅速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且并发症较少,但此时间内远远不足以完成急诊转运与评估。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适用于野外救治及转运的热射病急救服,以实现野外环境下早期快速有效降温的治疗目标。为此,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适用于在缺少医疗物资和水源的恶劣环境下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热射病患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627326.4)。分体式热射病急救服由衣服部、帽子部、袖筒和包裹式裤筒4个主要部分组成,且均为温变面料制成的结构件,温变体为细孔硅胶颗粒与硝酸钾制成的复合材料。衣服部的肩部与袖筒,以及衣服部的下摆前端与包裹式裤筒均以可拆卸的连接件连接,方便固定和搬运。为了对注水量进行定量控制,还设计了注水袋和相应注水结构,以保证每次注水都能达到一致的制冷效果,且制冷温度为14~18 ℃,长时间使用不会对患者造成局部冻伤。该分体式急救服可实现热射病患者移动、救援转运时紧急应用,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降温效果确切、利于搬运、成本低、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热射病患者现场急救及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