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对中国、欧盟、日本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美国的举动不仅让整个世界都处在了关税壁垒和贸易战的阴影下,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猜疑和隔离也使得多边贸易体系备受质疑,在后WTO时代下发展双边经贸关系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同时中国与非洲经贸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在后WTO时代的今天,中非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对于中非双方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非双边 双边经贸合作 时代中非
  • 简介:作为“走出去”最早的行业之一,能源对外合作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国经济对外合作的历程。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我国能源对外合作也更加成熟,从策略、方式、区域、项目、深度和层次等方面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但仍需提高市场预见能力、注重战略新兴产业的内涵式发展、提升话语权、加强议程设置和公共产品提供能力,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地位。

  • 标签: 合作形势 对外合作 形势特点
  • 简介: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中菲南海争议、“南海仲裁案”导致的两国政治互信不足和菲方出现战略误判致使菲律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认知不足,猜疑有余,中菲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合作明显滞后。近期,菲律宾新政府关于在南海争议上可以同中国协商谈判的表态为中菲关系的改善及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契机。中菲建交以来达成的诸多共识、中菲贸易的逆势提升,以及两国进出口贸易的优势互补、中菲人文交流的逐渐恢复和地方友城交往,为中菲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政治、经济和人文基础。但同时,中菲合作也面临政治互信不足、美日掣肘、菲律宾国内政治文化和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不利影响。中菲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策沟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建设、海洋事务、风险评估等领域的合作符合两国的发展战略需求,符合中菲关系的长远发展。

  • 标签: 中菲关系 一带一路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领导集体在外交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有助于构建政治互信,有助于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我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 标签: 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 文化产业 中国外交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的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的新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的领域。面对在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的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的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这是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发展的大手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海洋强国”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来自国内外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本文在对机遇与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区域合作 周边外交 对外开放
  • 简介:全球化依赖于海上运输的自由往来。国际航运是全球贸易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由于以海运为基础的全球化在面对风险时具有脆弱性,它为我们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际航运需要以稳定和安全作为保障,美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大国各自推出了维护地区海域安全的相关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亚太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以及东盟在促进海洋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各国所拥有的共同关切主要源于缺乏海洋安全和治理所导致的来自海洋以及海上的挑战和威胁,如南海及马六甲海域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良好的海洋秩序,东盟成员国应与中国建立海洋伙伴关系。东盟与中国以及亚太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包容性和全面性合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海洋支点 海洋安全 海洋合作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适应自身快速崛起和和平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需求的国家大战略。本文从应对和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角度研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进而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周边外交的关系,特别论证东北亚是周边合作全覆盖的薄弱环节,建议以倡议"中朝韩俄经济走廊"和打造韩国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国家作为推行"一带一路",实现中国周边合作全覆盖的突破口。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合作 全覆盖
  • 简介:"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各方解读令其内涵不断丰富。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制于现实地缘政治环境,呈现滞缓状态。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朝韩经济圈""中日韩自贸区"等次区域合作的建设,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存在现实基础。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北亚地区的对接,不仅有利于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实现我国振兴东北经济的目标。"一带一路"战略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路径。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北亚 区域合作
  • 简介:21世纪以来,马来西亚的地区战略是保持本地区的大国平衡和加强大国与东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以维护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中马两国政府从维护和发展双边关系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对两国各领域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的人文交流合作进行筹划,强调相互信任及开展双向交流是增进双方友好关系的重要基础。中马两国在经历社会经济转型的阶段,双方有很多可互惠的合作。过去的中马关系着重经济的交流,而未来的中马关系,期待能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和政治合作,构建双方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命运共同体。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 马来西亚 人文交流 中马关系
  • 简介:在多边合作低效的国际背景下,金砖五国机制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与时俱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开放、加大自由,增强互联互通能力。这个过程需要一步步地通过合作共赢的实践来“事上练”:通过试点,不断地将成功的经验总结、深化并复制、推广,塑造认知习惯、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最终达到团结共赢。智库的合作可以作为试点,通过在合作机制与内容建设上进行创新,并将由此形成的合作模式外溢至更广的范围,从而形成合作模式与惯性。网络安全问题的急迫性、重大性,使它可以成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目标的首选项。

  • 标签: 事练 国家事 智库合作
  • 简介: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构成了新兴发展大国与守成霸权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对冲。中国周边环境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周边国家对华疑虑增加与域外大国介入加深的重合,中国自我认知与周边对华认知的错位,海上安全挑战与陆上安全问题的并发,亚洲地区多边架构和倡议的竞争,边疆发展滞后与周边环境恶化的联动。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和亚洲稳定,未来十年中国周边战略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应在周边国家与外部大国对我联合制衡的消弭、中国自我认知与周边对华认知错位的调适、海权与陆权的并重、亚洲区域多边制度的设计、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有鉴于此,未来十年中国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跃升。

  • 标签: 中国外交 周边环境 周边外交
  • 简介:2016年10月16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西北周边局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挑战与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1楼会议室召开。

  • 标签: 丝绸之路 经济带 研讨会综述 中国 局势 北周
  • 简介:当前,国际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演变,各国既面临大国对抗风险下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等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正引导世界各国将国内、国际治理与合作的目标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同一个平面上来,以推进和平、开放、包容发展价值观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智慧 共赢核心 合作共赢
  • 简介:2017年10月14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与广西财经学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研讨会在广西百色干部学院举行。会议开幕式由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建中教授主持,广西财经学院校长夏飞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分别致辞。夏飞教授指出,中国与东盟合作在即将迎来的'钻石十年'会有一个新的升级。双方合作升级,不仅体现在领域拓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周边国家 复旦大学 中国—东盟 东盟国家 “两廊一圈”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意味着中国将走海陆兼顾的发展道路,也是对国内政学两界长期以来海陆战略争论的阶段性总结。2014年11月初在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中国将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和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和亚洲的腾飞和共同繁荣。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即是这一战略的侧翼。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维护我国西部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及维护民族团结。中国面临着美国自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危机等带来的机遇,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只有把握机遇,正视困难和挑战才能顺利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标签: “一带一路” 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 简介:印度尼西亚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些年,印尼制定了新的海洋发展战略,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朝着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但印尼要实现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国的目标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印尼应以联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内海航运及相关产业为重点,深化两国的海洋经济合作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洋经济 中印尼海洋经济合作 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滨海旅游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众多领土争端,这些争端涉及陆地边界、本土和离岸岛礁。弗拉维尔博士所著的《强边安邦》一书,首次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等角度,构建了关于国家在领土争端中决策动因的理论,考察了新中国处理领土争端的政策,剖析了促使中国在绝大多数争端上采取合作策略、在少数争端中采取对抗策略的动因,并预测了中印边界、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未决领土争端的走向。该书对领土争端中的冲突与合作研究,以及中国处理未决的领土争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新中国 领土争端 合作与冲突 决策动因
  • 简介:以神华集团追踪开发塔温陶勒盖为案例,从公共外交的角度分析了项目开发面临的障碍,指出能源合作要跳出能源看能源,注重加强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争取有利舆论氛围,最终实现共享双赢的局面。

  • 标签: 中能源 合作塔 塔陶勒盖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整个亚洲和全世界.21世纪初,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新理念,将成为新环境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和平共处 世界大国 合作共赢 历史性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