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近年来,微波消融技术已逐渐应用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消融的功率、消融时间以及温度的控制等。为规范治疗、提高疗效、降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骨与软组织肿瘤及介入领域的方法学专家制订本临床治疗指南。本指南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方法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遴选出我国骨科、肿瘤科和介入科医生最为关注的15个临床问题,最终形成15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旨在提高微波消融在脊柱转移瘤治疗的规范化与科学性。
简介:摘要【视频简介】目前,甲状腺超声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尤其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已逐步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热消融治疗作为甲状腺结节新兴的治疗方式,以疗效确切、损伤小、并发症少及可重复治疗等优势在临床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视频针对《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进行解读,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热消融治疗的术前评估、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方法、疗效评价、并发症及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尖瓣环下心室侧消融在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右侧房室旁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曾消融失败和/或消融后复发的9例右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标测,且均于三尖瓣环下心室侧进行标测消融。结果所有9例患者均即刻消融成功,其旁路分布分别为三尖瓣环后侧游离壁5例、希氏束旁2例、三尖瓣环侧壁2例。术中放电消融(4.4±0.8)次,放电消融过程中旁路阻断时间为(6.5±1.3)s,所有患者术中旁路均同时达到双向阻滞。随访(28.4±15.6)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和/或旁路传导恢复,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出现。结论三尖瓣环下心室侧消融右侧房室旁路是安全有效的,可增加导管的稳定贴靠,尤其是对于消融失败或复发病例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中国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发展近30年,房颤消融手术从最初频遇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长,成功率偏低,肺静脉狭窄率高等问题,到如今三维标测系统在国内普遍应用,使得房颤手术消融时间逐渐缩短,X线曝光量减少,并且成功率和有效性有了阶梯式提升。国内电生理专家们不仅对房颤消融治疗术式改良更新,还在积极探索诸如冷冻、超声、激光和脉冲场等不同房颤消融能源应用,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内更多房颤患者得到救治,手术例数从最初10年共计1万例,增长到现今1年就近10万例,开展医院从少数几家大中心拓展到县级医院。随着医师技术和理念提升、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快速研发,未来30年的中国房颤事业定会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让我们携手并进、实现中国房颤发展共赢新局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患者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21年4月,因早期食管癌就诊于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且病变范围超过食管3/4环周的51例病例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均行RFA治疗,按术后是否发热分成发热组(n=15)和未发热组(n=36),主要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病变长度、病变范围、消融能量和消融次数用于单因素分析,其中P<0.1的变量再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t=-3.89,P<0.001)、病变范围(χ2=11.52,P=0.001)和消融能量(P=0.001)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显示,病变长度与病变环周长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71,P<0.001),而病变范围由病变环周长度决定,因此最终将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这两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长度每增加1 cm,患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前者的1.21倍(95%CI:1.01~1.43,P=0.037);术中使用12 J消融能量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使用10 J消融能量者的0.43倍(95%CI:0.22~0.85,P=0.015)。结论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是导致食管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节段早期食管癌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术中使用低消融能量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二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疑诊PCNs且仅行EUS-LA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二次消融。以影像学随访中病灶体积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估标准。结果15例接受二次消融患者年龄(51.5±17.6)岁,男9例、女6例。13例完成二次消融术后影像学随访,其中8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仍为稳定。二次消融术后完全缓解率与初次消融术后相比明显提高(8/13比0,P=0.002)。第2次消融术后中位病灶直径由术前的22.0 mm减少至15.0 mm(Z=-2.666,P=0.008),中位体积由2 419.7 mm3减少至1 099.5 mm3(Z=-2.134,P=0.033)。第2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2/15,与第1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对于单次消融效果欠佳者行二次消融可提高消融有效率,且二次消融不增加消融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75岁以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冷冻球囊消融(CB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应用三维标测系统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及二代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的年龄>75岁的房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FCA组(33例)及CBA组(70例)。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即刻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单次术后房颤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03例房颤患者,年龄(77.26±2.28)岁,其中男38例。RFCA组(33例)中持续性房颤患者病程长于CBA组[70例,(45.00±31.07)个月对(18.92±25.19)个月,P=0.027]。RFCA组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比例高于CBA组[39.4%(13/33)对5.7%(4/70),P<0.001]。其余基线资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及CBA组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7/33)对78.6%(55/70),P>0.05]。CBA组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比例高于RFCA组[24.3%(17/70)对3.0%(1/33),P=0.008]。CBA组发生膈神经损伤2例,RFCA组无膈神经损伤。两组患者心包积液、脑梗死及假性动脉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5岁以上房颤患者,选择RFCA及CBA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CBA中需加强迷走神经反射及膈神经损伤的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及图论分析方法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小世界功能网络改变。材料和方法前瞻性纳入29名T2DM患者(T2DM组)和2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进行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的rs-fMRI扫描,获取大脑小世界网络属性的参数值,包括σ、λ、γ、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Lp)、全局效率、局部效率(local efficiency,Eloc)及节点局部效率,并统计分析两组间网络属性差异、临床资料、各量表评分的差异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稀疏度0.05~0.50范围内,两组被试均存在经济的小世界网络;在稀疏度0.05~0.50范围内,与HC组相比,T2DM组的大脑网络El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显著降低(P<0.05);在0.30、0.34、0.36、0.40稀疏度下,与HC组相比,T2DM组的大脑网络Eloc属性显著降低(P<0.05);此外,T2DM组的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嗅皮质、右侧缘上回、左侧颞中回脑区的节点局部效率显著降低,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眶内额上回、左侧楔叶脑区的节点局部效率显著升高;T2DM组的Lp AUC值与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digital mode test,SDMT)评分呈正相关(r=0.38,P=0.04);σ AUC值(r=-0.45,P=0.02)、γ AUC值(r=-0.40,P=0.03)与SDMT评分呈负相关;λ AUC值与SDMT评分(r=0.45,P=0.01)呈正相关,与MoCA评分(r=0.45,P=0.02)呈正相关;Cp AUC值与同型半胱氨酸(r=0.39,P=0.04)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r=0.46,P=0.01)呈正相关。结论两组的大脑网络均表现出经济的小世界属性。T2DM患者大脑网络的局部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与认知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红蛋白存在相关性,且T2DM患者多个脑区节点局部效率异常,提示认知和情绪功能活动异常,为糖尿病脑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T2DM大脑网络改变机制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线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例52例,共60个病灶。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的MRI平扫、多期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图像,评价肿瘤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准确率。结果(1)完全消融,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9.5%、92.7%、85.0%、95.0%、91.7%;(2)肿瘤残余,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1.8%、91.8%、69.2%、95.7%、90.0%;(3)局部肿瘤进展,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4.6%、93.2%、78.6%、95.3%、91.2%;(4)新发肿瘤,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4.7%、88.9%、100.0%、96.3%。结论MRI用于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价时,其对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的评价效果良好,尤其是在完全消融及新发肿瘤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往主要用于遏制局部肿瘤。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内镜下新型RFA探针的出现,RFA用于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报道层出不穷。本文就RFA治疗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