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所谓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相融性,是指翻译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能够有机地融合到翻译教学中,并能对翻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起着直接的指导性的作用。而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不相融性指的是指被推演成具有认知意义的更高层次的理论,其形而上的特点决定了无法对翻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起到直接的指导性的作用。翻泽教学的过程体现在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个方面。一定的理论修养对于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是必须的,即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在教师这个环节上体现了充分的相融性。而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这两个环节上则体现了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不相融性。
简介:本文就英汉社科术语的模糊性和歧义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与讨论,重点分析讨论了liberalism(自由主义)和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在文化意义方面所呈现出的差异,明确社科术语的理解难、翻译难等多维度困难之所在。
简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外语课程极为重要的属性。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具体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这两个基本属性,并提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在语言观的指导下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效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简介:
简介:谚语是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具有深刻含意的一些语句,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体会和认识。在文字上谚语精练、通俗,朗朗上口,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谚语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创造的,经过漫长岁月的锤炼,众多的谚语已经成为炉火纯青的文学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智慧。谚语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性,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民族思想的精华所在。
简介:翻译测试是翻译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随着两大翻译证书考试的出台,翻译测试的研究也成为新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翻译测试产生的背景,并预测翻译证书测试可能对翻译教学、翻译培训及翻译研究等方面产生的反拨效应。
简介:《实用英语修辞》具有三大特点:把英语修辞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揭示了英语修辞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了英语修辞研究;将理论与实用结合起来。
简介:《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和1989年第1期分别载文,探讨了语义分析和语境理论与翻译的密切关系,阐述了语义、语境分析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语义分析,语境因素与不可译性的关系,做一番简单概括的论述,作为前者探讨的补充。一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如果在翻译中不可能准确完整地再现,那就是不可译性(untranslatingcharacter)。不可译性同误译(mistranslation)是不同的两码事。
简介: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为语言的象似性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在目前对象似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态象似性。它是指语言的使用受心理动因的制约,并表现出语言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数量象似与模态象似的认知依据及其在语用层面的表现。
简介: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尽管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加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和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和能力,仍然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作者通过一段时日的实践后发现,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阅读后活动对于改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极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简介:现在流行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有的汉译英练习全都是单句翻译。这一形式存在着两种误导性:一、学生误认为汉语的一个句子就是英语的一个句子;二、学生误认为汉英语言结构是对等的。这种模式有悖于汉英对比、翻译学、语用学知识,缺乏科学性。不恰当的练习设计弊大于利,有待改革。
简介:汉英互译过程中,真正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曰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换言之,也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的相对价值。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
试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相融性和不相融性
简论英汉社科术语的模糊性、歧义性及其文化意义差异
如何理解和落实基础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性
真实性教学案例
英语谚语的多面性
英语作业有效性试探
浅谈英语研究性学习
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开放性”作业五途径
谈初中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两大全国性翻译测试的反拨效应之预测性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探究
修辞的交际性与美学性研究——评吕煦新著《实用英语修辞》
语义、语境分析与不可译性
语用层面的模态象似性
读后活动的有效性(英文)
英语有效性教学之浅见
单句翻译练习的误导性(英文)
翻译“忠实”与创造性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