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艺术研究的第三条道路以往的美学、艺术学中的艺术研究,大而分之,有两种立场。即强调“为艺术而艺术”(l’artpourl’art)的立场与重视“为人生的艺术”(l’artpourlavie)的立场。“为艺术而艺术”的想法重视艺术的自律性,试图在超越日常性或目的性的领域寻求艺术的本质。与此相对,“为人生的艺术”的想法把艺术作为有益于生活的东西,强调受宗教、道德等制约的所谓艺术的他律性。重视艺术的自律性的看法,在观念论的美学中特别显著,在康德和哈特曼等人的假象说中直接地表现出来。这一学说由于把支配现实的原理与支配艺术的原理严加区分,强调与日常的现实性相对立的审美的假象性,试图确立艺术的自律性。就是说,他

  • 标签: 民族艺术 艺术家 艺术学 为艺术而艺术 自律性 第三条道路
  • 简介:传统二人转自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衰落。国有院团虽做了不少努力,但一直难以走出困境。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更加困苦,其中有的人走进小剧场、夜总会、酒吧等娱乐场所演出,并涉及了一些低俗表演,引发很大争议。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二人转遭遇的危机、

  • 标签: 二人转 20世纪80年代末 人的生存 娱乐场所 小剧场 夜总会
  • 简介:"中国风"对西方时装的影响可谓久矣。时代发展到今天,中西方开放式地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促使西方对中国的理解不再限于从前单纯的想象。随着西方对中国了解的深入,中国"草根"元素日渐成为西方设计师们热衷的设计资源。文章通过分析西方时装中出现的一些中国"草根"现象和现代社会文化特征,从而探寻西方时装大牌在设计中的中国"草根"情结之根源。

  • 标签: 西方时装 “草根”情结 后现代主义 中国风 标新立异
  • 简介:孝义三弦书是盲艺人依托方言、采用古调、借助三弦来说唱故事的民间传统曲艺形式。三弦书与说神书相伴而行,其年代亘古不容置疑,已知最早艺人是约出生于咸丰至光绪中叶的七位先生。书艺师承从地缘关系来说主要来自孝义本土及介休和汾阳二地。唱本就规模而言有传传、连连、本子三类,它来源于古代刻本、当代出版物、历代艺人口传、现时艺人编写,题材有历史演义、道教、民间笑话、孝道、知识或劝勉、色情等几种。音乐方面受介休影响较多,然而在与本土书调和民间音乐的交融中已经形成其音乐的独特面貌:结构体式属于板腔变化体,曲牌有套曲和单曲等,音乐与当地民歌及戏曲联系颇多。

  • 标签: 草根艺术 三弦书 源流 唱本 音乐
  • 简介:根的世界,是一个看不见的、充满顽强生命力和无限创造力的壮美世界。我们赞美草根,就像赞美我们自己一样。世界是无限广阔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同沧海之一粟,长河之一滴。苍流入海,叶落归根,每个人似乎都有着他们无法摆脱的命运。面对着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我们都是那般地渺小,仿佛小小的草根。'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只有坚韧的存活下去,我们才能在余生中开

  • 标签: 草根野火烧不尽 野火烧不尽种子
  • 简介:2007年10月28日上午,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厅座无虚席。来自蒙古国著名青年冒顿·抄尔演奏家那日巴图和来自中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青年民间艺人楚伦巴图介绍并演示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蒙古族乐器——冒顿·抄尔。

  • 标签: 冒顿抄 文化冒顿 民族草根
  • 简介:在近几年电影频道立项的电视电影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民生题材作品。这些影片表现时代精神,具有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品格,以人为本、关注普通人物生活及情感,其角度、类型多种多样,但均有鲜明的“草根美学”指向,呈现出了最基层民众的心理诉求,表达出各种各样的草根之梦,展示出了社会草根阶层从“艰辛”到“和谐”的民生历程。电视电影对民生类题材的选择,一方面是出于美学诉求。因为普通观众喜爱这类关注普通人、小人物的作品,他们希望从中找到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关照,找到对当下情感的一种需求和体验,民生类作品也因此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另一方面,电视电影选择民生类题材亦是由电视电影的低成本所决定的。低成本是电视电影的一个特殊产业限定,不论是中国还是海外其他地区,这类主要供电视台播出的电影节目都具有这样的低成本产业限定。这种产业限定决定了电视电影不可能以营造视听;中击的大场面作为主要的美学策略,

  • 标签: 电视电影 民生 电影创作 特殊产业 美学策略 心理诉求
  • 简介:抗战题材是我国影视剧创作中的重要资源,抗战剧目大量涌现的同时也陷入了创作的顽疾.不久前,康洪雷执导的《二炮手》为该类题材电视剧做出了新的探索,它以战火中的浪漫传奇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将抗日战事与个人成长双线并行交织,以个性化的人物碰撞彰显人性光彩,在轻喜剧的形式中表现出正剧的内核,树立了同类电视剧的新标杆.

  • 标签: 抗战题材 《二炮手》 轻喜剧
  • 简介:网络文艺作品改编为传统媒介作品,需要理解媒介转换中所呈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哲学特质的冲突、交融与逆向流动。在传统道德伦理、资本消费主义、主体意识形态等复杂因素的碎片化整合中,网络文艺的“草根话语”被吸收到传统媒介中进行改置与规训,以适应主流价值传达的需要,形成复杂的面向。

  • 标签: 媒介转换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草根话语 主流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