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照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选取42例小儿癫痫的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患儿。对其中一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另一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率为81.0%,使用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率为76.2%,左乙拉西坦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使用卡马西平治疗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的患儿不良反应稍低于使用卡马西平治疗后的患儿,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好于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效果,但是二者治疗都具有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0%(41/5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40/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均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癫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戊酸钠组33例,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左乙拉西坦组33例,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33例治疗小儿癫痫后无效5例,有效20例,完全控制6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26例(78.78%);左乙拉西坦组33例治疗小儿癫痫后无效4例,有效20例,完全控制7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27例(81.81%)。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与左乙拉西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抗癫痫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均可起到明显疗效,均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乙酯型蚕蛹油制剂对哺乳动物的遗传毒性和急性毒性的影响,了解乙酯型蚕蛹油制剂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和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毒性试验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采用Ames试验、观察10.00g/kg·BW、5.00g/kg·BW和2.50g/kg·BW剂量的乙酯型蚕蛹油制剂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对大鼠产生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三项遗传性试验结果均阴性,通过大鼠急性毒性试验也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毒性作用的最大剂量。结论实验未观察到乙酯型蚕蛹油制剂对哺乳动物产生遗传毒性和急性毒性作用,也未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有关其在其它方面的毒理学作用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预防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左乙拉西坦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痛指数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头痛指数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预防顽固性头痛的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颅脑血流动力学及头痛指数,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在儿童癫痫病治疗中的疗效,对治疗儿童癫痫的两种药物的疗效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以期达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的癫痫患儿70例随机地分为两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其治疗效果,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研究组中,4例无效,21例具有显著疗效,8例完全控制病情,治疗后病情加重2例,总有效率达82.8%;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患儿经治疗后无明显效果3例,具有显著疗效23例,有5例病情完全控制,4例经治疗后病情加重,总的有效率达80%。两组数据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癫痫中,两种药物疗效相差无机,都是治疗儿童癫痫相对有效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均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