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幼儿喘息患儿瘦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69例婴幼儿喘息患儿作为观察组,28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PCR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痰及血CMVDNA水平,比较以上二组痰、血CMV-DNA阳性率;根据患儿CMV感染及是否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情况,分为CMV感染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治疗组和非CMV感染组。放射免疫法检测患儿入院后24h内、治疗结束24h内及治疗后12周的血清瘦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并门诊或电话随访2年观察喘息发作次数。结果(1)69例婴幼儿喘息患儿中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37例(阳性率53.6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3.57%)(p<0.01);(2)37名婴幼儿喘息患儿痰CMVDNA为30,3769.8拷贝/ml,其中23例血CMVDNA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047;(3)入院24h内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LR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组间瘦素水平、CD4+CD25+Treg百分比及TLR4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24h内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更昔洛韦治疗后CD4+CD25+Treg百分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低于同期非更昔洛韦治疗组TLR4水平(p<0.05)。治疗后12周更昔洛韦治疗组瘦素及TLR4水平低于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CD4+CD25+Treg百分比高于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瘦素水平、CD4+CD25+Treg百分比及TLR4水平与入院后24小时内及治疗结束24小时内比较无明显差异。(4)更昔洛韦治疗后随访2年患儿喘息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有关,婴幼儿喘息患儿痰CMVDNA检测优于血CMVDNA检测;(2)CMV感染可能通过血清瘦素高水平表达、CD4+CD25+Treg数量的减少和TLR4表达增加及三者间相互作用导致Th1/Th2失衡,从而在婴幼儿喘息中发挥作用;(3)更昔洛韦治疗能有效减少CMV感染导致喘息发作次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14基因启动子(-159C/T、-260C/T)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海洛因成瘾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50例患者及139例正常对照组CD14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水平。结果海洛因成瘾者组血清CD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D14水平可能与海洛因成瘾有相关性。

  • 标签: 海洛因成瘾者 CD14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28例RRTI患儿以及26例正常儿童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以便进一步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状态,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RRTI患儿以及26例正常儿童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结果28例RRTI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低于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百分含量,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t值分别为14.41和30.14,P值均<0.01);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t值为19.64,P值<0.01);RRTI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t值为45.93,P值<0.01)。结论RRTI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异常,CD4﹢/CD8﹢比值失调,提示RRTI患儿机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积极采取病因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调节其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提高其免疫能力,这对于防治RRTI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D分子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我院病案首页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先收集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并拟订对策、检查和落实,最后对实施PDCA循环前后的首页数据中CD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建立病案首页数据质控小组的专门监管、制定病案首页填写指引并培训、指标落实到具体科室、制订相应奖惩措施、利用信息化软件协助管理等系列措施,我院的病案首页CD率指标的填写比较真实的反应我院收治病人的情况。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我院终病案首页数据质控管理成效显著,可在医院其他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案首页数据质控PDCA循环 CD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CD134抗体封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抗CD134抗体抑制共刺激途径,研究排斥反应出现免疫耐受的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SD对Wistar组存活时间因有排斥反应致存活时间短,平均7±2.3天;移植治疗对照组抗CD134组肝移植因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存活时间长,平均12±2.5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CD134抗体可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

  • 标签: 共刺激分子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抗CD134抗体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测定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148及膜蛋白Ⅵ(GPⅥ)在健康人血小板表面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研究它们在血小板功能中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抽取21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同时测定CD148及GPⅥ在血小板表面的表达。结果GPⅥ的表达[(4.36±0.66)MFI]结果与CD148[(4.70±0.85)MFI]相似,CD148与GPⅥ的相关系数为0.53,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P〈0.05),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CD148与GPⅥ在健康人血小板均有表达,表达的荧光强度相似,两者之间呈正相关,为以后研究CD148与GPⅥ在血小板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CD148 GPⅥ 血小板 流式细胞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湿疹与CD19和免疫球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湿疹患者的血液标本及2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分为两组,湿疹组46例,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与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液标本中CD19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含量。结果湿疹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中CD19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中IgA含量略降低(P<0.05﹚,IgG、IgM含量略增高(P<0.05﹚。结论湿疹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低下。CD19分子、IgG、IgM、IgA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湿疹 CD19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13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HSP患儿46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儿童3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可溶性CD137水平。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血清中可溶性CD137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可溶性CD13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即与健康儿童对照组相比,HSP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137呈现异常高表达,且HSP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137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HSP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137水平显著升高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提示CD137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CD137/CD137L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藤黄酸的HP-β-CD包合物冻干粉针,并初步考察藤黄酸包和物冻干粉针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和物,HPLC分析藤黄酸的体外释放规律,并测定包合物冻干粉中藤黄酸的含量。结果优化的包合工艺制备的冻干粉针外观形态,溶解性好,用生理盐水稀释200毫升后在一个半小时内释放不超过20%,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准确简便。结论含量测定方法可行,包合及冻干工艺优化合理。

  • 标签: 藤黄酸 包合物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CD28/CTLA-4的表达,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痫前期患者46例,正常孕妇32例。检测CD28和CTLA-4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的患者CD28在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低于正常孕妇组,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的患者CTLA-4在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正常孕妇组,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的患者的CD28/CTLA-4在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低于正常孕妇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8/CTLA-4不平衡出现,导致妊娠女性出现子痫前期。

  • 标签: 子痫前期 白细胞分化抗原2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4v5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5兔抗人单克隆抗体,采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8例胃癌标本CD44v5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CD44v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58.33%,其中淋巴结转移者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4.4%(P<0.05)。结论CD44v5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可以作为一个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 标签: CD44v5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组织中CD147和RECK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0例异位内膜组和25例对照组正常内膜中CD147和RECK的表达水平。结果CD147在异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间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RECK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比正常内膜组低,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D147和RECK两者存在负相关。结论CD147的高表达和RECK的低表达可能使子宫内膜的增殖活性增强、侵袭力增高,从而导致异位症的发生。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RECK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4V6、MMP-14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用CD44V6、MMP-14的单克隆抗体,以S-P染色法检测CD44V6、MMP-14在62例胃癌、62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9.7%(37/62)、58.1%(36/62),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5.5%(22/62)、38.7%(24/62),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为0%(0/10)。组间x2检验胃癌与正常胃黏膜、胃癌与癌旁组织CD44V6、MMP-14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CD44V6、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CD44V6、MMP-14的高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筛选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成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新指标。

  • 标签: MMP-14 CD44 V6蛋白 胃癌 浸润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探讨CD11a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及15名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并追踪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CD11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完全缓解组CD11a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11a的高表达与髓外浸润相关,浸润组CD11a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组(P<0.05)。结论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异常,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相关,检测CD11a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观察疗效,提示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γ(PPAR-γ)与CD40/CD40L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时间段替罗非班组,PCI术后12h、24h、36h分别抽取病人血液,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PARγ与CD40、CD40LmRNA表达。结果不同时间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CD40与CD40L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而常规治疗组PPARγmRNA表达量处于低水平状态,应用替罗非班后12h、24h、36h后表达量上升,其作用亦呈时间依赖性。结论PPAR-γ是CD40-CD40L信号通路的上游调节机制,替罗非班能上调PPAR-γmRNA表达,能抑制CD40/CD40L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具有抑制炎症、稳定粥样斑块作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gamma CD40/CD40L通路 急性冠状综合征
  • 简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受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委托研究人发、血清的统一分析方法,经一年多专家教授努力工作现予以公布。血清中钙、镁、锌、铁、铜、锰、镉、铅、钴的测定方法。推荐该法,适用于血清中钙、镁、锌、铁、铜、锰、镉、铅、钴的测定。

  • 标签: 原子吸收测定法 血清 CA Mg ZN F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4+细胞值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对两组患者的CD4+细胞值、CD4+细胞水平机会感染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CD4+细胞绝对值为(124±17)/mm3,观察组患者的CD4+细胞绝对值为(117±19)/mm3,两组相比较,不存在较为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CD4+细胞水平机会性感染现象,观察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CD4+细胞水平机会性感染现象,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死亡例数为5例,观察组患者的死亡例数为2例,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细胞值对临床观察病情变化、预测病情发展、可能发生机会感染情况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对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信息。

  • 标签: CD4+细胞 艾滋病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