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肩关节功能评定(Constant)、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Constant和ROM评分比治疗前均上升(P<0.001),VAS评分比治疗前下降(P<0.001);观察组治疗后Constant、ROM、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01)。结论:体外冲击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肩袖损伤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65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65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DVT形成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征象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共计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重症94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结果中,一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4.25%,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21.27%;一组护理满意度是97.87%,二组护理满意度是85.10%;(x2=16.513,p=0.008),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重症 间歇充气加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重症94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结果中,一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4.25%,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21.27%;一组护理满意度是97.87%,二组护理满意度是85.10%;(x2=16.513,p=0.008),结果有差异。结论:重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过程中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重症 间歇充气加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形成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12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分别予以常规西医内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在脑血栓形成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增强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血栓,促使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血栓 中西医结合 内科治疗 血液流变学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74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单用组单一开展关节松动术(37例),联合组在单用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体外冲击治疗(37例),比较2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炎症反应、疗效、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肿瘤细胞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单用组,其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表(Constant)得分明显高于单用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联合组治疗后肩关节屈曲、外旋及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联合关节松动术可显著减轻临床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功能及活动度。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关节松动术 肩周炎 肩关节功能 活动度
  • 简介: 摘要:烧伤后疤痕形成是一个复杂生物学过程,涉及炎症反应、纤维化及皮肤重建等多个阶段。近年来研究表明,烧伤疤痕形成机制主要与伤后炎症反应持续、胶原蛋白过度沉积以及细胞外基质异常变化有关。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烧伤疤痕,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干预措施,包括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激光治疗、压力衣和生物材料等。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治疗效果个体差异及副作用问题。此外,烧伤疤痕瘙痒是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烧伤疤痕瘙痒研究同样值得关注,以探索更加有效预防和治疗策略。综上所述,深入了解烧伤疤痕形成机制并推动预防与治疗方法研究,对于改善烧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烧伤疤痕 形成机制 预防 治疗研究 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周炎治疗中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治疗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60例入组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与研究组(30例,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尝试运用中医推拿联合体外冲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肩周炎症状,减轻炎症损伤,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促进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肩周炎 中医推拿疗法 体外冲击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结合蜡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于本院治疗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冲击结合蜡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结合蜡疗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体外冲击波 蜡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外冲击(ESW)治疗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腰背疼患者疼痛程度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来我院就诊慢性腰背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50)和研究组(n=50),两组患者均使用ESW治疗,常规组配合常规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程度(VAS)、Oswestry功能障碍(ODI)。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VAS、ODI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W治疗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腰背疼患者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系统护理干预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31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参与血栓患者进行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静脉通畅率、术中出血量以及肺栓塞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仅为210ml,在31名患者中,共有3名患者出现轻度肺栓塞,发生率为9.68%,患者一次性血栓通畅率为26(83.87%),所有患者在接受后续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后,血管均恢复通畅。结论: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产生效果良好,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静脉通畅率,对于控制肺栓塞等并发症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可推广价值。

  • 标签: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方案 血栓抽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大隐静脉曲张术患者76例为对象。参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对于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PT水平、APTT水平),研究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见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