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配合补液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6位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8)。参照组单纯补液治疗,实验组穴位注射配合补液法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92%,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进食时间、正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补液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呕吐,可有效改善产妇的呕吐症状,减少产妇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 ,探讨其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的 1548例宫颈门诊患者来分析,其接受了液基细胞学检查,存在异常情况,使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来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 TCT显示 :ASC+AGC 676例 (50.1%);ASC-H112例 (7.2%);LSL 474例 (30.6%);HSL 186例 (12.0%)。宫颈活检为慢性宫颈炎 (37.3%),CINⅠ602例 (38.8%),CINⅡ200例 (12.9%),CINⅢ(含原位癌 )154例 (9.9%,重度不典型增生 140例 ,原位癌 14例 ),宫颈浸润癌 14例 (0.9%)。 结论 宫颈病变在液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结果比较一致,两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误诊漏诊几率,尽早确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TCT);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活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在治疗小儿高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在我院接收的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间的小儿高热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分为两组,并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干预,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疗效、用药后体温、症状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表现更为理想(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小(P>0.05)。结论指出,在治疗小儿高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能够快速为患儿降温,且不良反应风险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采用参附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60例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时间选择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8月,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参附联合治疗组与甲状腺素治疗组,参附联合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与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甲状腺素治疗组单纯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两组各分配患者 30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参附联合治疗组 30例患者总有治疗效率为 96.67%( 29/30),甲状腺素治疗组 30例患者总有治疗效率为 76.67%( 23/30),经对比参附联合治疗组 30例患者的总有治疗效率明显高于甲状腺素治疗组 30例患者,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采用参附注射液与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相对于单纯采用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治疗其疗效更加显著,临床效果确切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益母草注射液与卡贝缩宫素联合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遴选2022.12月份~2023.12月份,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500例,以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以相同例数分为2组(250例),分别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常规组展开单一卡贝缩宫素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卡贝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时段出血量、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各时段出血量较之常规组有所下降(P<0.05);试验组凝血功能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应用益母草注射液与卡贝缩宫素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出血量,提升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具体效果开展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开展调查,调查对象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78例,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组成治疗组与对比组,治疗组的 39例患者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比组的 39例患者采取氯霉素滴耳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对比组低, p< 0.05。结论 :临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居住的患者临床口腔护理使用不同浓度氯己定口腔护理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根据口腔护理中使用的溶液不同分组,分为四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0.12%氯已定、0.20%氯已定、2.00%氯已定,评估患者口腔状态,统计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前,四组患者口腔评估得分差异不大。护理后1天、2天、3天、4天时各组差异较大(P<0.5)。四组患者护理后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比例相差不大。结论:重症监护室居住的患者护理使用不同浓度氯己定口腔护理都有一定的效果,0.12%氯已定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枸橼酸钠外抗凝联合低钙透析液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5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行一般治疗,实验组加用枸橼酸钠体外抗凝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比较两组的透析效果。结果:实两组透析效果中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透析效果中Ca(2.10±0.31 vs 2.98±0.36)mmol/L、PT(22.29±4.35 vs 45.42±4.31)s及APTT(55.67±12.58 vs 76.51±9.94)s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钠体外抗凝联合低钙透析液通过抑制血液凝血活性和调节钙磷代谢,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和凝血功能产生正面影响。同时也能够降低血管内凝血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黄疸患儿7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采取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黄疸情况,值得于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 46 例为研究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n=23 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患儿联合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就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疗后各组患儿胃脘痛、纳差少食、消化障碍等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患儿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应用效果突出。
简介: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蜂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方法。样本提取、净化后,经乙腈-水流动相体系洗脱,C18色谱柱分析后,利用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来检测氯霉素,可以用来快速筛查蜂蜜和蜂王浆中的氯霉素残留。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参考组(n=29)和实验组(n=29)。参考组采用化疗方案,实验组采取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本研究首先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和优势。随后,重点讨论了其在食品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方法的建立和优化,样品前处理步骤,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高效、精确地检测各种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根据患者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力学指标 ( 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脉动指数 ),。结果:治疗前 , 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 两组患者颅内动脉峰流速、平均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 , 脉动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 , 且观察组动脉峰流速 (68.23±4.62)cm/s 及平均速度 (35.45±2.78)cm/s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7±4.56)(30.67±2.35)cm/s, 脉动指数 (0.56±0.1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0.78±0.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其脑血管功能 , 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 , 使得预后质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