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中药配伍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车前草、白花蛇草等)随症加减,配和西药抗生素治疗本病32例。并设西药抗生素类为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6.88%。对照组治愈率75%。两组治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效。
简介:摘要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随着中医在该病治疗中的深入研究,利湿法在该病治疗中的效果逐渐突显,获得了广大患者和医者的共同认可。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中医利湿法治疗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阴道分泌物的临床化验结果,评价老年妇女阴道卫生状况。方法采集228例老年妇女的阴道分泌物,采用胺试验检验法、湿片法、革兰染色法结合镜检对其进行化验,并分析其报告结果,了解老年妇女病原菌分布、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等情况。结果按清洁度划分为I-IV级,假丝酵母菌、滴虫、加德纳菌及加德纳菌+假丝酵母菌等病原菌分布随清洁度等级的降低而增大;228例老年妇女中有78例患有不同类型阴道炎,占34.21%,按年龄划分为其中60~69岁组妇女阴道炎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率的40.68%,50~59岁组及70岁以上组发病率分别为29.11%、22.58%。结论老年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和非特异性阴道炎发病率较高,其中年龄在60~69岁范围内妇女阴道炎发病率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尿蛋白定性化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尿蛋白测定结果为+++,随机分为4组,每组5例。分别在用药后的不同时间检测使用用药不同剂量的尿蛋白。结果静脉滴注80万U青霉素后1—12h尿蛋白检测结果没有变化;静脉滴注160万U青霉素后6—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3h尿蛋白检测结果有假阴性可能;静脉滴注320万U和640万U的青霉素后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6h尿蛋白检测结果会有假阴性可能。结论临床治疗中使用大量青霉素后短期内检测尿蛋白出现假阴性可能性大,应该在药物消除干扰后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高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全年82例妊高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8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细胞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水平以及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细胞分析,可以有效预防妊高症,这对于产妇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胃清热利湿法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0例Hp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给予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n=60)给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Hp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70.00%/25.00%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三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Hp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以前期较成熟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为研究平台,研究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水盐协同转运蛋白的影响以及燥湿和胃及利水渗湿两种常用的治湿方法干预后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水液代谢的影响的机制,从系统生物学水平揭示肾脏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分子机制以及燥湿和胃及利水渗湿两种临床上常用治湿之法对水盐协同转运蛋白的影响。方法模拟外湿过盛、困阻脾胃,饮食不节、湿从内生,情志不遂,气机受阻,水湿不运三大致湿病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KCC1、KCC3、KCC4、NKCC1的含量。结果湿阻中焦证模型KCC1、KCC4含量呈上升趋势,KCC3、NKCC1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经自然恢复后KCC1、KCC3、NKCC1的含量呈下降趋势,KCC4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干预后KCC1、KCC3、KCC4、NKCC1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湿阻中焦证可能影响机体水液代谢,导致水盐代谢失调,而中医燥湿和胃及利水渗湿两种治疗湿阻中焦的方法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水盐代谢从而改善湿阻中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