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神经行为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7.8%,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纳洛酮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40例HIE新生儿的产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妊娠的新生儿HIE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无产检的HIE发病率明显高于有产检者;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HIE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而阴道手术产的HIE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两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HIE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护技术,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普及新法复苏,对HIE的预防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共96例,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酸中毒纠正、血压血糖控制、惊厥控制、液体摄入量限制、颅内压降低、脑干症状消除以及包二胆碱应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标准结果(NBNA)的差异,测定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1.7%,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2.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意识障碍、惊厥、原始反射、肌张力、颅内压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恢复,改善患儿行为神经功能,同时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结合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有窒息病史、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CT、MRI影像资料。结果50例中,重度7例、中度20例、轻度23例。50例中均可见局限或弥漫性脑水肿。其中合并脑实质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收集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儿家属均是知情同意情况下,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新生儿科的常规治疗以及新生儿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常见新生儿科治疗高压氧治疗,新生儿触觉方面治疗。在以上情况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均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在1岁和2岁时的MDI以及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病脑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日后提高患儿的智能发育。
简介:摘要肥胖时脂肪组织局部低氧,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增加,催化下游纤维化胶原蛋白生成,诱导纤维化发生。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为免疫抑制剂,能够调节HIF-1α表达,参与细胞生长调节。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而得出结论临床早期诊断及尽早有效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应注意防止发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