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2013年间上海市嘉定地区5所医院共24837例门诊行胃镜筛查患者的胃癌漏诊情况。方法:由经专业培训的内镜操作者对24837例曾行胃镜筛查的患者再次施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多块、多方向活检,其中经病理诊断胃癌或癌疑者,根据不同病灶施行外科手术或内镜切除术,切除标本行系列病理切片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1年内的病史,并查阅其以往的胃镜检查资料,确定是否符合胃癌漏诊标准;胃癌漏诊者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胃镜活检病理结果提示,24837例患者中胃癌297例(1.2%),其中99例患者在嘉定地区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11例(11.1%),进展期胃癌87例(87.9%),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1.0%)。99例患者中,8例(8.1%)为前次胃镜筛查漏诊,其前期平均行胃癌相关胃镜检查3.5次,活检病理结果均为慢性胃炎或伴肠腺化生,与本次胃癌相关的临床就诊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为12.5个月。8例漏诊患者在本次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中均证实为胃癌或癌疑,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3例,其中2例附近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结论:99例手术治疗的胃肿瘤患者中,属前期胃镜检查漏诊的患者为8例(8.1%),漏诊原因包括未发现明确的病灶、恶性溃疡及糜烂误判为良性疾病、活检病理无肿瘤依据等,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RNA,DNA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RNA,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病人进行1-5.5年的随访。结果RNA指标和DNA指标对PHC的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和75.0%,RNA指标更敏感,双指标联合应用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8%;DNA倍体与年龄,HCV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AFP水平,HBsAg及瘤体大小无关;DI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加(P<0.05)。RNA和DNA含量与预后密切相关(P<0.01-0.05)。结论RNA,DNA含量可作为PHC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理想指标,RNA及DNA双指标同时应用优于任一单项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60例输血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红细胞悬液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给患者进行输血,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并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针刺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Ⅲ组)、缺血再灌注6h后针刺组(Ⅳ组)。制取脾标本,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结果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Ⅲ组和Ⅳ组明显少于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Ⅲ组的表达又少于Ⅳ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Ⅱ组,Ⅲ组和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抑制大鼠脾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且缺血再灌注前进行针刺预处理这种保护作用更明显。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对VSMCs的细胞周期进行调控,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日益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对VSMCs细胞周期调控的相关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简介:目的:探讨抗凝剂、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等分析前因素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健康人全血10份,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肝素钠2种抗凝剂抗凝,4℃及室温(18℃-22℃)保存,在不同时间点(〈4h、24h及48h)分别使用荧光抗体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细胞、CD3+CD8+杀伤性T细胞、CD19+B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采用荧光微球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结果:与2种抗凝剂各自的室温条件下4h内检测结果相比较,在肝素抗凝剂组中4℃保存至48h,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降低(P〈0.05);肝素抗凝血与EDTA-K2抗凝血间在4℃及室温保存至24h及48h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总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时,肝素钠抗凝的全血标本应保存在室温下,并在48h内完成检测;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则可在4℃及室温下保存,在48h内完成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尿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干化学法红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尿沉渣镜检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镜检法白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干化学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阴性、阳性结果之间均互有交叉现象。结论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有利于临床疾患的诊断与治疗。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肺癌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把肺癌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组 11 人、Ⅱ级组 9 人、Ⅲ级组 8 人与Ⅳ级组 2 人。于患者 入院后与 CIK 治疗后 24-48h 分别测定 IL-2 、 IL-6 、 IL-8 、 IL-10 、 TNF-α 、 BNP ,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功能Ⅰ级组 CIK 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心功能Ⅱ级组 CIK 治疗后有 2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Ⅲ级组 CIK 治疗后有 5 人心功能加重,心功能Ⅳ级组有 2 例死亡。结论 心功能 Ⅰ 、 Ⅱ 级耐受 CIK 治疗,心功能 Ⅲ 级部分患者可加重,部分转为心功能 Ⅳ级,是相对禁忌症。心功能Ⅳ级 CIK 治疗后可导致死亡, 是绝对禁忌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沈阳市三所三级医院HIV抗体阳性患者CD4+与CD8+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HI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与白细胞的关联。方法将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的全血标本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CD4+与CD8+T淋巴细胞检测和白细胞数量检测,根据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大小将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并将CD4+与CD8+的比值和白细胞的数值分组进行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研究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和白细胞数值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分组数据提示CD4+与CD8+T淋巴细胞数的比值和WBC数量两变量间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结论白细胞数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成正相关,白细胞减低可更简单直观的作为HIV感染患者的监测和判断免疫功能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中红细胞的检验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尿液检查的400例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40例健康人的尿液样本作为对照。统计红细胞检出率,红细胞形态畸形率,平均红细胞体积。结果临床诊断为肾小球肾炎和非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液样本中红细胞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红细胞畸形率(97.91%,10.44%)和平均红细胞体积(56.32±9.92μm3,83.52±11.43μ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畸形率和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肾小球肾炎性血尿有一定相关性。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cell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