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第12届亚太地区创脊柱外科年会暨第5届全国创脊柱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8月16日-2012年8月19日在西安索菲特酒店举办。主办方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创脊柱外科学组,承办方为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骨科。该会议将云集亚太地区的创脊柱外科界知名学者授课及交流,

  • 标签: 微创脊柱外科 亚太地区 外科学术 征文通知 会议 年会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甚至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PICC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化疗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GerhardBuess教授研发出一套独特的手术用直肠镜系统,即经肛门内镜创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技术。TEM技术通过其巧妙、精细的设计,使术者可在扩张的肠道内,通过双目镜所带来的放大、清晰、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或内镜成像系统显示器画面和运用精细的器械,实现腔镜手术中的各种操作。

  • 标签: TEM 直肠指诊 立体视觉 双目镜 成像系统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评估创技术治疗骨盆脆性骨折(fragilefractureofpelvis,FFP)的临床疗效,评价FFP分型系统在FFP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采用创技术治疗FFP26例,按照FFP分型系统分为FFPII型20例,FFPIII型6例。统计术前有无神经损伤、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根据Matta放射评定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26例获平均10(6~12)个月随访,术前VAS评分为7分,其中骨盆后环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3例,背侧内支架系统固定3例,前环采用经皮耻骨上支螺钉固定18例,腹侧内支架(INFIX系统)固定8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6(40~150)ml,平均手术时间为75(50~105)min。根据Matta放射评定标准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5%,26例骨折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4(12~18)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0%,共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1%,其中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支架螺钉退钉,2例压疮,1例泌尿系统感染,无重要血管损伤,无深部感染。结论FFP分型系统对指导FFP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创技术治疗FF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盆 骨折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探讨子宫囊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囊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子宫囊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5岁,因“间歇性腹部胀痛2年,发现腹部肿块1年余”入院,结合入院相关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囊性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体前壁可见一囊性肿瘤,囊液呈淡黄色、清亮,囊内壁光滑,囊腔与子宫腔不通;镜下见囊壁内衬一层被覆单层扁平细胞,囊壁平滑肌间见淋巴网状结构,囊腔内见纤维蛋白物及少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D2-40阳性、CKpan弱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囊性淋巴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征象。结论子宫囊性淋巴瘤少见,临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及盆腔包块多见,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子宫肿瘤 囊性淋巴管瘤 子宫肌瘤囊性变 误诊
  • 简介:目的评价MRCP诊断胆胰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价值。方法对35例胆胰十二指肠连接部癌MRCP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T2加权成像,并用呼吸触发、脂肪抑制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的三维重建方法。结果MRCP和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显示胆胰十二指肠连接部癌的主要表现如下:①共同部充盈缺损(不均匀或略低信号缺失);②共同部浅杯口征、肩征、不规则狭窄:⑨双管征(胆胰扩张);④十二指肠乳头增大和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和腔狭窄;⑤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及肝内胆管扩张(软藤征)。结论MRCP结合资源。MRI图像对胆胰十二指肠连接部癌具有诊断价值,优于US和CT,且可替代侵入性的ERCP/PTC检查。

  • 标签: MRCP 诊断 胆胰管癌 十二指肠癌 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部 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创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要求,计算机神经导航系统使手术更精确。本文探讨了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创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来达到最好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7例颅内病灶患者进行3mm层厚的CT或MRI扫描,利用导航工作站进行术前计划、切口设计、术中指示病灶部位及重要颅内结构。结果:所有病灶定位准确,全切2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的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以达到准确定位及切除病灶,减少功能损害的目的。

  • 标签: 神经导航 微创显微手术 颅内病变 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强调全切除儿童颅咽瘤,但其术后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本文探讨儿童颅咽瘤全切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4岁及14岁以下颅咽瘤全切除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儿童颅咽瘤全切术后的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18例(100%),其中先高钠后为低钠血症或者先低钠后高钠者14例(77.78%)、单纯低钠血症3例(16.67%)、单纯高钠血症1例(5.55%);垂体功能低下18例(100%);术后出现尿崩症18例(100%),术后半年内尿量均恢复正常;高热13例(72.22%);癫痫发作10例(55.56%);额部硬膜下积液7例(38.89%);意识障碍5例(27.78%),经处理后出院前神志均转清醒;生命体征异常3例(均为4岁以下的婴幼儿),对症处理后均在48h内恢复平稳。结论:儿童颅咽瘤全切术后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高热、癫痫等。经过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均可获得满意控制。

  • 标签: 儿童颅咽管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介绍开展1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创手术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18例患有不同胸部疾病的患者,均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创手术。结果本组患者创伤明显减轻,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创胸外科理念指导下,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创手术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微创伤 胸外科
  • 简介:随着导航技术和创技术的进步,脊柱创手术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传统的术中影像系统(如C型臂透视系统)目前在脊柱手术中应用广泛,而更为先进的影像系统如三维X线透视、锥体束CT、术中CT/MRI等,则被研究证实具有更为安全和准确的内植物置入水平,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的放射线暴露剂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子量膜蛋白(Mucl)和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癌腋窝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SP)检测20例乳癌患者的108个未转移的淋巴结。结果Mucl/GST-π分别在淋巴结HE为阴性,阳性。正常乳腺组织,乳癌组织中用RT-PCR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4%/38.89%,100%/69,23%,100%/0,100%/85%。用SP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30%/42.59%,76.92%/76.92%,20%/0,100%/60%。结论①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Mucl阳性表达且在正常乳腺组织(21.30%),乳腺癌前病(75%)到乳癌(100%)转变过程中,Mucl呈逐渐增强(P<0.01),表明存在肿瘤转移,Muclm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转移诊断率。②GST-π在乳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乳腺组织,SP法为60%(12/20例)(P<0.05),RT-PCR法为85%(17/20例)(P<0.01),说明GST-π是一种乳癌生物学标志物,可作为乳癌诊断的指标之一。③RT-PCR法和SP法联合检测MuclmRNA阳性率为65.74%明显高于SP法21.30%(P<0,01)。建立Mucl基因RT-PCR分析法,转移灶诊断率较免疫组化更为敏感。

  • 标签: MUCL GST-Π 乳癌 癌转移 基因表达 肿瘤
  • 简介:机体免疫有宿主保护和肿瘤促进双重作用免疫环境对肿瘤的促进作用知之甚少。研究发现本文讨论免疫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其机制包括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适应环境的肿瘤细胞存活或建立适宜的肿瘤环境促进肿瘤进展,甚至可以调节肿瘤干细胞活性。基于免疫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免疫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而探索免疫治疗和细胞毒药物或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的多模式治疗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方向。

  • 标签: 肿瘤 免疫微环境 血管生成 肿瘤干细胞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鞘切开治疗复发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例复发性腱鞘巨细胞瘤术中采用全程鞘切开,对肿瘤彻底切除。结果全组肿瘤均彻底干净切除,对降低复发率有一定疗效,术后无畸形发生,手指的外形及其功能没有影响。结论全程鞘切开治疗复发性腱鞘巨细胞瘤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对手指的外形及其功能没有影响。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复发 全程鞘管切开
  • 作者: 史毓灵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2-12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4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创旋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从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情况来看,观察组分别为(16.50±4.30)min、(0.70±0.49)mm、(12.20±4.50)ml、(3.40±0.95)d,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要更好一些(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来看,观察组为2.86%,和对照组的25.71%相比,观察组要更低一些(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应用创旋切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且术中出血量较好,切口愈合较快,术后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旋切术;传统手术;乳腺良性肿块
  • 简介:垂体腺瘤的诊断方法与药物或手术治疗的选择仍存在争议。随着放射免疫和影像学的进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递增,然而如何早期诊断垂体腺瘤并给予确切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仍是当前临床的热点。本文介绍我院自1986年~2003年经门诊诊治和住院手术近千例患者的系列研究,确立了鞍区CT薄层增强扫描+矢、冠状重建和垂体MRI动态增强能确切显示腺瘤病灶在鞍内的大小、方位及其与蝶窦的立体关系,为经蝶人路、肿瘤切除提供准确定位及术后疗效评估的依据。通过系列中西药门诊治疗观察及经蝶手术疗效长期随访,确立了垂体腺瘤诊治的策划方案。本文通过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生活质量 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 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
  • 简介:早在1889年,Paget即提出肿瘤生长的“种子一土壤学说”:器官环境(土壤)可影响特定肿瘤细胞(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长。回顾近十几年的肿瘤学研究进展,不难发现: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并不仅仅和肿瘤细胞自身有关,肿瘤细胞的周边环境对肿瘤的生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环境包含多种成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其中重要的一群。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 肿瘤细胞 肿瘤生长 cells
  • 简介:目的研究超血流显像(SMI)在甲状腺微小结节(TS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6例TSN患者,结节数目169个,先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后启动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模式进行诊断,比较SMI、CDF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结果经病理检查,169个结节中,恶性结节97个(57.40%),良性结节72个(42.60%)。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M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92.78%)、特异度(95.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90.79%)均高于CDFI诊断的敏感度(82.47%)、特异度(80.56%)、阳性预测值(85.11%)、阴性预测值(77.33%)。SMI模式下良性TSN血流检出率(88.89%)高于CDFl模式(68.05%),恶性TSN血流检出率(52.58%)低于CDFI模式(7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可有效判断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准确观察微细血管,敏感度、特异度及血流检出率均较高,在TSN良恶性的辅助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血流显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微小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709例PICC置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静脉血栓病例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709例PICC置患者中12例血栓形成,发生率约1.7%。经溶栓治疗及强化护理,血管再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ICC置技术及术后维护、健康教育在预防静脉血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 并发症 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