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才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加剧,滋生出-系列环境问题,人类开始觉醒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环境危机促使环境伦理学把人类的道德关怀延展到整个生态环境.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开展,对人类道德的完善和进步、地球文明的繁荣以及重构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产生有利影响.国内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逐渐步入学术化、规范化进程,文献产出数量稳步增长,研究的主体从西方主要学者观点分析转向国内实际情况的多元题材的研究,研究中心也在不同阶段有所转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现有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讨国内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演进历程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应关注规范化研究,形成环境伦理学研究范式,强化环境伦理学史研究;开拓新视角,研究对象多样化发展;跨领域协作,推进环境伦理学国际化研究.
简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推进,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森林保护和建设方面的意识较为突出。森林公园作为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在推动自然保护、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环境解说。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森林公园的相关指标(距市中心距离、交通、开放时间、门票及森林体验活动的具体形式)结合大众点评网游客对森林公园的评价,确定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松山森林旅游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和西望山森林公园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北京市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解说内容与解说媒介两方面提出环境解说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北京市其他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形成参考价值。
简介: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蓬莱19-3溢油事件,并不是否认它是“有问题的”的客观事实,而是要揭示它是如何“问题化”的,即如何由“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溢油事件发生后,一直存在着多种社会力量的角逐。从它“浮出水面”到“问题化”的过程中,政府、科学家、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和渔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建构。蓬莱19-3溢油事件“问题化”过程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界定和话语分析的结果;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化”产生着深刻影响。溢油事件中的社会建构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处置类似环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简介:在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南部新城和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兴新城作为京津冀地区发展一桥头堡和国际交往的门户,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其道路绿化在新机遇、新需求的、同时也面临全新挑战。本研究注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数据汇总,总结出大兴道路绿化存在“绿量不足。景观质量不高、人性化服务水平欠缺,管理不够精细、植被层次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大兴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以及大量的案例分析乃争析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发展对策,以及管理方面相关保障措麓与建议,为道路进一步绿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简介:在广泛调查、收集我省闽南地区巨桉、尾叶桉、巨尾桉等桉树新品种引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现有林分的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提出我省闽南地区建设桉树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为基地建设服务。
简介:河津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南端,地处黄河中游三角区,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黄河经秦晋峡谷跃出龙门,进入河津市境域。这里河槽宽阔.水流缓慢.大量泥沙下沉.久而久之,形成了大片滩涂。在解放前,由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黄河沿岸的树木遭到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沙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野生动物也随之遭殃,有的迁息,有的灭绝。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号召群众大搞植树造林。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黄河滩营造防护林带.建设方田林网,栽植丰产林,使这里的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13%上升到目前的21.6%。加之近十年来的黄河滩涂综合开发,种草养畜.种植豆类和花生等农作物.使这里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