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IEC61577—2:2014描述了测量户外、室内及包括地下矿井在内的工作场所中气载222Rn与220Rn活度浓度的仪器的特殊要求。本标准实际上适用于所有基于单点测量或连续测量的电子测量仪器。IEC61577—1规定了用于测量的不同类型仪器。新版本相对前一版本的主要技术修改如下:一增加了有关性能的新要求和试验;

  • 标签: 电子测量仪器 辐射防护仪器 氡衰变 产品 工作场所 地下矿井
  • 简介:GB/T19001-20007.5.2条款明确规定"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根据标准的要求,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针对不同的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从而确认特殊过程并对其进行控制。本文针对辐照加工的特殊过程予以论述,以探讨有效的特殊过程控制方法。

  • 标签: 辐照加工 特殊过程 控制
  • 简介: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都提出了基于风险的思维,风险管理在质量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ISO31000: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是第一个风险管理国际标准,对组织开展风险管理能够起到指导作用,此外提出了风险评价方法,用风险系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

  • 标签: 质量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 简介:国防科工委批准颁发的GJB/Z16—91《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定导则》明确规定:“在研制、生产订购合同应明确规定质量保证要求。”同时在GB/T19000—IS0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要求,供方应制定并执行合同评审和协调评审活动的程序,使供方具有实现合同要求的能力。上述标准均要求供、需双方在签定合同时,明确质量保证要求,并纳入合同管理。凡纳入合同管理的质保要求,具有法律约束力,必须严格执行。同时,通过合同评审,可以确保准确地理解需方的质量保证要求,通过供需双方的联系交换意见,使一些含糊不清的质量保证条款得到澄清。这对今后全面履行合同,减少产品交付时的扯皮或质量争端,

  • 标签: 合同管理 质量保证 合同评审 质量体系 订购合同 签定合同
  • 简介:设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快堆工程的整体性能,而且,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因此,如何保证采购质量,对整个快堆工程至关重要。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保证工作,尤为重要。

  • 标签: 质量保证 设备采购 快堆 采购质量 设备质量 整体性能
  • 简介:针对核仪器标准“未进行误差合成而不能给出最大工作误差”和“单项误差的测量、计算方法不同”两个问题带来的困难,建议制定“核仪器测量的误差”标准。通过研究误差理论和分析现行核仪器标准关于误差合成计算公式,本文提出了误差合成的计算方法以及统一固有误差、重复性、不稳定性和非线性等误差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的具体建议。

  • 标签: 核仪器 标准 测量 误差 标准偏差
  • 简介:核设施退役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保障人员和环境的辐射安全,同时废物整备又要达到要求,对这一过程的主要判断依据就是辐射监测数据,但是迄今仍缺乏规范性的监测依据,文章依据辐射监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给出了退役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工序、不同目的的监测内容、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以期更好地保障退役作业人员的辐射安全、保护环境、保证退役工程质量,并使得对工程的综合评价有统一的参照依据.

  • 标签: 核设施 退役 辐射监测
  • 简介:燃料棒制造过程和质量特性对于燃料组件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燃料棒的制造过程进行FMEA分析,有助于提前发现制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质量控制手段,确保产品制造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堆内运行的安全性。针对核元件产品及制造过程的特殊性,在FMEA分析之前,首先确定了燃料棒制造过程的故障严酷度评分,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故障发生概率和被检测难度评分,使FMEA分析具备可操作性。

  • 标签: 燃料棒 过程FMEA 故障发生概率 被检测难度
  • 简介:菌浸不溶性尾渣的铀,在硝酸介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Br-PADAP)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在波长578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721-J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通过铀标准工作曲线查得尾渣铀的质量,方法回收率达到95%~104.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85%,适用于铀矿对菌浸尾渣铀质量分数的测定.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硝酸 络合物
  • 简介:1引言任何一种物理量应有的属性是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定量描述某一具体物体或现象的某种特性。然而,辐射防护的基本量在实践中常常是不可测量的,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事实。为此,1980年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第33报告提出了“指数量”。此后,在辐射防护领域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特别是对辐射防护测量中使用的量这个问题。讨论的结果引出了ICRU第39、43、47和51报告。为了对外照射情况下的区域监测和个人监测中用的剂量当量作一详细规定,在39报告引入了实用量。后来的ICRU第43报告(ICRU,1988)和ICRU第47报告(ICRU,1992)给出了有关这些量的补充资料。ICRU51

  • 标签: 个人剂量当量 吸收剂量 辐射防护 辐射权重因数 周围剂量当量 定向剂量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