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着色能力强,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七大天然食用色素之一,是被WHO和FDA公认的天然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姜黄素因其具有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同时还有酚羟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均有疗效,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该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姜黄素的生理活性及应用进行概括,并对姜黄素体内代谢途径进行综述,分析指出姜黄素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并介绍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模型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为全面系统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打下基础。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谱系选择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神经分化的特点,建立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的模型。方法通过悬滴和悬浮培养、Nestin阳性筛选培养、神经样细胞增殖培养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诱导未分化的ES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观察各神经分化及各阶段的ES细胞形态,并通过RT-PCR以及荧光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分化阶段ES细胞神经特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特点;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各阶段分化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能力。结果随着分化培养阶段的延长,分化的ES细胞中可见大量神经样细胞出现,分化末期可见清晰的神经元结构(包括突触);分化早期,仅有部分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且表达水平低,随着培养阶段延长,特异基因和蛋白均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在未分化和分化早期细胞中未检出,分化的中后期可检测出并呈现随分化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建立的体外谱系选择培养方法可诱导ES细胞分化获得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细胞,可为神经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模型。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效果。方法:配制以两种低聚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对两种双歧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对比吸光度(OD值)反馈双歧杆菌的增殖情况,进而评价两种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从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从对数期到稳定期,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值始终高于蔗糖低聚果糖;从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当双歧杆菌处于对数期时,初期蔗糖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菊粉低聚果糖,但在24h后,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逐渐高于蔗糖低聚果糖,最终是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蔗糖低聚果糖。结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但菊粉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促生长作用优于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
简介:目的研究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4种交链孢毒素对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体外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Het-1A用不同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处理,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双染法、PI单染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Het-1A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交链孢毒素对Het-1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4.31、43.38、121.91和141.96μmol/L,均可引起细胞凋亡,并可通过引起G_2-M期比例上升而影响细胞的周期分布。AOH和AME可通过剂量依赖增强caspase-3活性引发细胞凋亡。结论AOH、AME、TeA和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诱导G_2-M周期阻滞等对Het-1A产生急性毒性。
简介: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属于担子菌纲,由于其富含葡聚糖和甲壳素,成为一大类潜在的膳食纤维来源。食用菌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膳食纤维,具有抗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的生理功能,将其添加到食品中既能发挥其保健功能又能提升食品的品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食用菌膳食纤维的来源、结构、组成,并重点对其加工制备技术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食用菌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碱提法、酶提法和机械物理法,并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了食用菌膳食纤维研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备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食用菌膳食纤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简介:以海参斑软骨为原料,经过粉碎、干燥、脱脂、脱色处理。分别用水提法、碱提法、酶法辅助提取以及超声辅助提取四种方式提取多糖,再用乙醇沉淀冻干得到四种多糖(EAP-W、EAP-D、EAP-U、EAP-E)。将四种多糖进行成分分析,用Sevage法,盐酸调等电点法和三氯乙酸法进行除蛋白工艺优化,最后将除蛋白的四种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方式提取多糖提取率分别为3.52%、4.16%、6.84%、4.85%。四种多糖总糖含量分别为52.60%、53.19%、54.81%、54.90%。Sevage法对四种多糖蛋白的去除率分别为61.40%、62.78%、65.26%、60.26%,多糖损失率为21.23%、20.18%、19.15%、26.14%。四种多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EAP-W抗氧化活性最好,当浓度为5mg/mL时,EAP-W的还原力、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0.212、83.86%、96.26%、99.01%。
简介:L-抗坏血酸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然而L-抗坏血酸有稳定性不佳、脂溶性较差等缺点。本文以L-抗坏血酸和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对L-抗坏血酸进行分子修饰,合成了甲氧羰基丙烯酸-6-L-抗坏血酸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后,确认为目标产物。反应条件为:马来酸酐和甲醇摩尔比1∶1,60℃保温反应2.5h得马来酸单甲酯;L-抗坏血酸和马来酸单甲酯在摩尔比2.5∶1的条件下,25℃-26℃反应32h得产物。实验表明:本产物保留了L-抗坏血酸高效的抗氧化性能,进一步对其抗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效果进行研究,生长曲线的测定可以表明产物有较广的抗菌谱系,对细菌、酵母和霉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它们的最终生长量,而且效果优于常用防腐剂山梨酸钾,是一种有潜力的食品添加剂。
简介:甜菊糖是一种天然、高甜度、低热量不致龋甜味剂,是从甜叶菊的叶子和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主要由Stevioside(ST)和RebaudiosideA(RA)两种成分组成,其中RA是蔗糖的理想替代品。全世界甜菊糖的年需求量近1万吨,随着甜味剂主要消费国美国批准使用,其需求量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我国年生产量为3000t,国内消耗约500t,80%以上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甜菊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与开发,进行甜叶菊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提高甜叶菊中有效成分RA的含量,对带动我国甜菊糖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国农村农作物品种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甜菊糖的成分及其功能,甜菊糖不同成分对甜味的影响,对甜味口感的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综述了甜菊糖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改性的方法。最后就甜菊糖发展前景作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