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地应力钻孔是地应力测量基础场所,对钻孔孔壁质量要求较高,当钻遇地层存在破碎、膨胀缩径等问题时,严重影响了钻孔正常钻进,需要配制专门冲洗液解决以上问题,以保证钻孔顺利施工.本文详细介绍了处理此类问题成膜抑制冲洗液体系配方组成、配制与维护方法和使用效果,该冲洗液体系由成膜抑制剂、接枝淀粉及铵盐等配制而成,对泥页岩地层膨胀缩径、分散造浆起到较强抑制作用,同时对松散、破碎地层也具有良好胶结,护壁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上述复杂地层钻进所面临技术难题,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钻孔施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 标签: 地应力 钻探 松散地层 冲洗液 成膜性
  • 简介:探地雷达被广泛应用于综合管线探测,了解探地雷达工作原理,有利于探测工作顺利进展。以苏南高水位地区为例,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研究分析适用环境及探测精度,取得相关结论,对技术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探地雷达 管线探测 苏南地区
  • 简介:利用2014年9月—2015年8月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兰州市6种污染物实况监测数据,对同时期CUACE模式24h预报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通过误差滚动线性回归订正方法进行检验订正。结果表明:(1)兰州市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次是PM_(2.5);(2)CUACE模式对SO2预报及对O_3、NO_2、PM_(2.5)和PM_(10)预报为2级时,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报结果可直接使用;(3)模式对O_3和CO预报1级时,采用10d误差滚动订正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1.1%~5.5%;(4)模式预报其它要素其它级别时采用5d或10d误差滚动订正后再加上或减去一定值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8.7%~75%。

  • 标签: CUACE模式 误差分析 检验订正 兰州市
  • 简介:呼和湖断陷是海拉尔盆地中聚煤凹陷之一,具有良好煤成气勘探开发潜力。主要煤系地层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煤层与砂岩、泥岩交互发育,煤层厚度大部分小于1/4地震波长,致使地震资料层间多次波发育,其能量强、分布范围广且速度与一次反射波相近。常规处理方法对多次波压制效果不佳,满足不了精细构造和岩性解释需求。因此,根据多次波在形态和尺度上与有效波差异,利用其在视速度方向上大尺度特征,在经过多次波动校正共中心点(CMP)道集上去除多次波,获得了高质量CMP道集数据和叠前时间偏移成果,突出了有效波细节信息,地层反射特征清楚,接触关系清晰,断点干脆。在呼和湖断陷应用实例表明,通过数学形态学多次波压制,地震剖面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主要目的层南屯组地震数据主频由20-25Hz提高到25-30Hz,频带也拓宽至6-52Hz。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呼和湖断陷 早白垩世 煤系地层 多尺度数学形态学 多次波动校正
  • 简介:高光谱遥感作为20世纪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重大进步产物,通过其较高光谱分辨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地球表面信息,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成果。尽管高光谱遥感具有独特优势,但是针对其在震害评估领域中应用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总结高光谱遥感特征、优势及不同领域应用现状基础上,开展了其在震害评估领域应用研究。基于ASD地物波谱仪获取建(构)筑物光谱曲线构建可用于震害分析所需光谱特征库,对比光谱库地物曲线之间差异后,发现高光谱遥感在震害评估领域中应用是可行,因不同震害地物之间光谱特征曲线存在差异,依据这种差异可区分不同震害信息,从而对震害遥感图像进行精细分类。

  • 标签: 高光谱遥感 光谱特征 地物光谱库 震害评估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调整、中亚低涡形成后发展移入南疆是此次暴雨强对流发生天气背景。强对流发生前各种对流参数变化明显,较强对流有效位能、强烈垂直风切变、0℃层和-20℃层高度适宜,这些均有利于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发生;(2)除中亚低涡自身携带水汽外,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水汽输送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尤其是中低层东南风急流辐合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辐合动力条件;(3)23日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由生命史达7h、最低TBB达-36℃-β尺度对流云团相继造成,其中,造成短时大冰雹-β尺度超级单体最强回波(60dBZ)高度达4km、50dBZ回波高度达-20℃层高度,而短时强降水由断裂弓形回波、飑线型弓形回波下-β尺度对流风暴造成;25日短时强降水由层积混合云中2个最低TBB达-44℃-β尺度对流云团快速移过造成。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冰雹 水汽输送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型弓形回波
  • 简介:利用2013年10月7日和14日landsat8ETM+遥感影像数据和松嫩平原实测31个采样点水体叶绿素a和悬浮物含量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松嫩平原水体中叶绿素a和悬浮物含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各波段反射率进行必要数学变换和波段组合后,可以显著提高其与水体中叶绿素a和悬浮物含量相关水平;以R4/(R2+R3)为自变量,建立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反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以(R5+R4)/R3为自变量,建立水体悬浮物含量反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 标签: 叶绿素A 悬浮物 水体 反演 模型 遥感影像
  • 简介:在低渗气藏,由于储层渗透性差,多油嘴产能测试时较难获得稳定流,利用常规回压试井法较难获得准确无阻流量。西湖凹陷低渗储层首次应用修正等时试井法。利用二项式方程,获得了较准确无阻流量,求取了地层压力、有效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地层参数,为后期生产提供了可靠指导。

  • 标签: 修正等时试井 压力恢复 产能 低渗储层 测试
  • 简介: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油气聚集区,勘探成果显示,塔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预测难度大。以礁滩储集体特征识别、类型划分为目的,应用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方法对奥陶系颗粒滩储层作详细研究。通过成像测井溶蚀孔洞识别和裂缝统计,在储层基本特征研究基础上,综合岩相、裂缝、岩溶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多因素叠合分析方法,开展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评价。

  • 标签: 碳酸盐岩 颗粒滩储层 特征识别 塔中地区
  • 简介:基于辽宁省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海上大风探测资料,与辽宁省沿岸海域区域自动气象站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效样本数、获取率、可用性、平均偏差及标准差等数据,采用连续探测全部时间和分级处理风力评估高频地波雷达工作状态,评判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反演总体性能。结果表明:大连高频地波雷达总体性能优于盘锦高频地波雷达;大连高频地波雷达风向和风速观测资料获取性能相当,总体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盘锦和大连高频地波雷达资料获取率基本持平,但二者数据可用性均较低,与实际海况存在一定差异。在低环境风力情况下(风速小于6m·s-1),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探测风场均与实际风场偏差较大;当环境风力超过6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整体反应实际风场变化,盘锦高频地波雷达表现一般;当环境平均风力超过10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性能显著提高。

  • 标签: 高频地波雷达 风场 获取率 可用性 平均偏差 探测性能
  • 简介: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一次MCC转化MCV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环境背景,以及过程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潜热能是转化过程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 标签: 青藏高原 MCC MCV 动热力结构
  • 简介:房屋建筑结构数据是了解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基础,获取房屋建筑结构信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房屋建筑信息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流程基础上,以全国多地多架次飞行任务为应用实例,对无人机照片进行筛选、姿态匹配、照片拼接、纹理映射等处理,获取了房屋建筑密集区正射镶嵌图和三维场景模型,然后对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目视判读,并与地面调查真实结果比对分析,计算得到目视判读准确率为91.17%,Kappa系数为0.80。结果表明,轻小型无人机轻便灵活,获取三维场景模型能有效、直观、准确地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判定,可弥补传统实地调查不足,为评估大范围建筑物抗震能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轻小型无人机 房屋建筑结构 正射影像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0.5°×0.5°逐6h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浙江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副高西北部边缘暖湿西南气流和东移高空槽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强对流天气。在有利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hPa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hPa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此次过程强对流天气与雷达回波中心对应良好,尺度辐合线基本与对流发生发展相对应,辐合线周边区域是强天气容易发生发展区域,辐合线先于降水出现,随后在辐合线周边出现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 标签: 强对流 中尺度辐合线 触发机制 中尺度分析
  • 简介: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常规物探方法,对于寻找与高极化体有关矿产具有很好指导意义。内蒙古鄂伦春某金属矿勘查应用应用激电测深法开展深部找矿研究实践表明:本区开展该方法行之有效,后期钻探证实激电测深异常对深部矿化体具有很好对应关系,所选工作参数是合理,所建立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对本区或同类地区深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激电测深 测深 内蒙古 勘查
  • 简介: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边界反射,一般采用吸收边界条件以压制人工边界反射。目前常用分裂式完全匹配层(PML)边界条件需要在边界处进行特殊处理,尤其是在三维情况下需要将变量分裂为三个分量,增加了数值模拟计算时间和内存占用量。与分裂式PML吸收边界条件相比,混合吸收边界条件(HABC)具有易于实现、计算量小和吸收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提高三维波动方程数值模拟计算效率。本文将基于一阶Higdon单程波方程混合吸收边界条件从二维计算域发展到三维,提出了适用于三维弹性波数值模拟混合吸收边界条件。均匀模型以及复杂模型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混合吸收边界条件与传统完全匹配层边界条件相比,具有效率高、吸收效果好优势。

  • 标签: 三维弹性波方程 混合吸收边界条件 正演
  • 简介: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和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偏振雷达具有较好识别效果,当雷达回波强度大、差分传播相移小且差分反射率因子和零滞后相关系数也较小时,产生冰雹可能性较大;当差分反射率因子值较大,差分传播相移高且零滞后相关系数接近1时,由大粒子组成强降水天气可能性大.同时,雨滴谱仪天气现象识别、粒子谱连续监测和高频率数据采集等特征,在双偏振雷达冰雹和强降水天气识别检验中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 标签: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冰雹 强降水 雨滴谱
  • 简介:随着对油气资源需求增加及常规油气藏资源量逐渐减少,非常规能源勘探与开发被高度重视。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能源之一,在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已经拥有一些成功案例,该文通过介绍瞬变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某页岩气调查井钻前勘探上具体应用,为钻前物探方法选择和应用效果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钻前勘探 瞬变电磁法 音频大地电磁法
  • 简介:胡修棉教授(2017)发表学术论文《物源分析一个误区:砂粒在河流搬运过程变化》,基于Krumbein滚筒实验结果及大量观察数据,发现现代河流砂粒不稳定矿物成分、磨圆度及粒径等变化与国内《沉积岩石学》教材相关结论矛盾,应用于物源分析是"以讹传讹"。受其启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作者进行了较深入分析,认为滚筒实验结果对自然界河流砂机械搬运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即随着搬运距离增加,颗粒逐渐变细、磨圆度变好,加之河流搬运过程伴随化学分解等作用,其中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但由于掺和作用存在,河流搬运过程混合了搬运距离不同颗粒,其不稳定矿物成分含量、磨圆度和粒径等均会发生变化。国内教材对上述现象均有不同程度描述,得到广大沉积学者认可,而胡修棉教授(2017)对此论述不够。此外,胡修棉(2017)单从地理位置上划分搬运距离长短似乎不妥。河流搬运对颗粒磨圆度和粒径改造作用缺乏直接数据证明,建议利用标定法跟踪观察。

  • 标签: 沉积岩石学 河流搬运 掺和作用
  • 简介:水力喷射径向钻井技术是一种有效开发低渗边际油藏、边底水薄层油藏、枯竭油气田剩余油气资源低成本增产完井技术。在低油价新常态下,为了探索低渗薄层碳酸盐岩储层有效开发方式,通过对水力喷射径向钻井技术原理、优势、存在问题调研和研究,结合选井选层分析、施工方案优化与过程质量控制,圆满完成水力喷射径向钻井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试验应用。过程分析表明,在碳酸盐岩储层实施径向钻井时喷射软管磨损大;使用酸液喷射钻进一方面能增加径向钻进进尺,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杂质影响施工进程;作为喷射工作液必须达到无固相要求。

  • 标签: 水力喷射 径向钻井 碳酸盐岩 技术优势 工艺流程
  • 简介:利用山西太原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结合探空和自动站降水数据,研究不同天气背景下大气水汽总量(V)、积分液态水含量(L)和水汽密度(VD)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探讨微波辐射计资料在降水分析应用。结果显示:1—6月V、L呈增大趋势,非降水日V、L相对较小,降水日,V和L明显增大;VD垂直廓线特征显示,1—6月VD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地面500m高度以内,降水日VD值明显大于非降水日,且VD随高度升高有减小趋势,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主要在1~2km高度范围内增大积聚,且高值区厚度较大;V日变化曲线呈现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早晨(06—08时,北京时,下同)和夜间(22—23时),谷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2—16时);初夏季节降水前1h,V、L通常会有明显增大,一般V〉10mm,L〉0.3mm,V、L平均跃增量分别为7mm和0.6mm,V、L迅速增大预示着测站上空水汽迅速聚集,可作为降水可能发生指示因子。

  • 标签: 大气水汽总量 液态水含量 水汽密度 微波辐射计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