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中华传统文化,就其观念形态说,有三大系统,即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大系统的文化,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从东汉开始,此三大系统文化,既相抗衡,又相影响,以至于相互补充,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传统.就共同点说,三家皆以爱与和谐作为人际关系的准则.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爱人”,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知和日常”,佛家则以慈悲为本,普济众生为宗.三派提出的理念,对中国和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起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那样
简介:儒家道德学说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主干,有极其丰富、深刻的道德内含.本文着重分析述评了儒家伦理思想中现显于社会生活领域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以下简称"三德")思想,说明了其中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
简介:儒家教育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从立志、持志、克己、内省到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的修身学说,使个体自觉地行道、守道;
简介: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与发展也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但是也有本质不变的东西蕴涵其中。通过透视儒家教育这些思想本质,找寻其中有意义的部分为现代的社会借鉴。
简介:儒家理想人格设计与当代德育庞学光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设计的嬗变进行一番较为深入地考察,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设计的主流,它不仅贯之始终,而且日见昌达。由此足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在儒学日益受到世人青...
简介:本文通过对儒学中以民为本,以和为贵,德刑并用,崇尚统一内容的分析,说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的资源,汲取和借鉴这些优秀文化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简介:人际之和思想是先秦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进而达到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人际之和思想由先秦宗法社会制度中派生而来,宗法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要求以伦理道德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是先秦儒家的人生理想,先秦儒家体“仁”、实践“仁”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旋律,而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儒家礼乐文化的积极作用。儒家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贵和”,可以用来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礼乐文化中秩序、责任、差异、融合的思想,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
简介: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引起了人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一深刻变化,又自然地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作一番新的审视:现代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大学生与儒家文化的关系等。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现代化与儒家文化首先肯定,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不同于欧美的现代化,也不同于前
简介:[8](p412) 董仲舒还说,(《必仁且知》)[7](p54) 作为,(《楚庄王》)[7](p10) 如果说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简介:孔子的礼说,孔子的主张是礼仁结合,孔子的政治思想还包括他的德治主张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
简介: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德治思想的精华在于"仁"、"惠"、"信"、"义".儒家德治思想吸取时代的营养,具有了新的内涵,如自由、公正等,其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提高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儒家德治思想的实现必须有完备的制度作为保障.
简介:<正>孔子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称道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要想知道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意义和作用,不研究孔子的思想,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那么,对孔子的思想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他的思想和后继者孟子、荀子的思想有何异同?他们的思想在汉以后对封建政权主要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是守旧的。他维护旧的礼乐制度,认为不可逾越。他所一再强调的“礼”,乃是周公参酌殷礼而制订的周礼(及仪礼)。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简介:讨论儒家的教育哲学,分析其基本特点,对于研究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把握儒家教育思想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不揣浅陋,粗陈几点意见,谨望大家指正。一、政治、经济与教育的统一儒家论述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总是与政治,经济相联系的。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教育的作用,从解决社会物质财富与产品的分配的矛盾来看教育的功能,从政治与经济对教育的制约性和依赖性来看教育发展的规律,可以说是儒家教育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简介:儒家义理的核心是情感和理性,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感和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如果只是简单地重新以情感或理性作为内在普遍性原则
简介:儒家的人文精神肇端于孔子诞生前的唐尧、虞舜、夏禹时形成的丰厚的人文传统,其特性是以道统治世、内圣外王并行不悖,科技、人文与宗教三领域心物平行,历史悠久、文化绵长,是一种实践理性,渗透在世代中国人的不断延续中,具有内在与超越、自然与人文、道德与宗教结合以及'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的极世献身的热忱.
简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着主流地位,它在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制度的同时,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本文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占主流地位论证入手,分析了儒家思想中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宇宙观等方面对近代科学的阻碍机理.
简介:从历史表象和实质剖析方孝孺悲剧的政治根源和文化根源,揭示封建社会专制政治对方孝孺的摧残,说明在明初儒家政治理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儒家社会责任感并不能使方孝孺完成从知识分子向官僚的质的转变。方孝孺悲剧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是儒家文化的绝唱,也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不幸和遗憾。
简介:儒学关注人类与宇宙的内在联系,更具有天人和谐的特点,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特点。它认为,成为有人性的人,就要超越人类自己;这是儒家生态学的基础所在。人性的扩展将包容所有形式的生命。最终,仁在儒家传统里就成了生态学,因为用张载的话说,这就是民胞物与。
儒家道德人格的培养
儒家文化与和谐主义
儒家的"三德"思想和实践
儒家德育“人格化”的评析
儒家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儒家理想人格设计与当代德育
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
论先秦儒家人际之和思想
儒家礼乐文化与建设和谐企业
大学生与儒家文化
前期儒家与自律精神的确立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儒家德治思想与高等学校管理
略论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
试论儒家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
儒家哲学的主要课题:理性与情感
儒家人文精神探源及其特性
在儒家思想中求解'李约瑟难题'
儒家之绝唱——方孝孺悲剧根源剖析
民胞物与——儒家生态学的源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