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模式下护理交班表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18年11~1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选取呼吸内科2019年4~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模式下的护理交班表交班。比较两组的交班质量、交班时间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信息质量、效率、互动与支持及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HE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交班表填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交班遗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模式下护理交班表的使用能够提高呼吸内科的交班质量,提高交班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SBAR 交班模式 实施于 危重患儿 中对提升其 护理质量的 作用 。 方法: 将本医院儿科病房在 2018 年 01 月 --2018 年 12 月时间段内纳入的 200 例患儿用作统计指标资料,都采用 SBAR 交班模式,记录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和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 。 结果: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提升( P<0.05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提升( P<0.05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 差距较低 ( P>0.05 )。 结论: 为 危重患儿 选择 SBAR 交班模式有助于将其 护理质量 提升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反向交班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心内科一病区分为传统组,二病区分为创新组,传统组护理人员以传统交班模式对传统组病房进行护理,创新组护理人员以反向交班模式开展创新组病房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种交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传统交接班模式中,交接班效率低下,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缺乏有效、深入的了解,护理人员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护理质量差,病人满意度不高;实行反向交班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知晓度、连续性和针对性有了很大提升,全体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增强了疾病的预见性,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增强了护士的沟通能力,有效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评式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交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在岗低年资护士48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人。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培训,试验组护士在此基础上给予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的交班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变化。结果实施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后,试验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ICU室低年资护士进行点评式SBAR交接培训可显著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交接能力及交接质量,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对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及提升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血液科护理交班过程中,联用SBAR交班模式的具体内容、临床成效。方法:血液科护理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的具体构成,在时间顺序下,分为2组,具体组别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实验组(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各组中收纳血液科护理人员20名,其干预方案分别为:常规交班模式、SBAR交班模式,对比疗效,内容有:交接班时间、交接班质量评分。结果:常规交班模式、SBAR交班模式后,血液科护理人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在交接班时间中,实验组VS对照组,评测数据低,P<0.05;交接班质量中,相较对照组评分,实验组评分高,P<0.05。结论:SBAR交班模式,不仅在其交接班时间缩短方面,作用较好,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血液科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推广性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护士实行反向交班模式对护理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为阵地,20名护士为研究载体,以时间阶段为分组准则,2020年1月至12月20名护士均采取传统交班模式(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20名护士采取反向交班模式(观察组)。就交班模式变化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产生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实行反向交班模式后对患者的知晓度、护理质量等均有提升,可有效促进质量升级,获得患者方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