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依恋、拒绝敏感性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705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拒绝敏感性量表(rejectio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RSQ)和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的问卷调查。根据贝克抑郁量表抑郁症状筛查标准,将抑郁问卷得分<5分者划为无抑郁症状组(n=373),≥5分者划分为抑郁症状组(n=332),用SPSS 17.0及AMO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抑郁症状组在焦虑依恋[71.00(57.00,80.00)分]上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65.00(52.50,74.00)分],Z=-7.29,P<0.01,回避依恋得分[66.00(55.00,72.00)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66.00(51.50,72.00)分],Z=-2.85,P<0.01,拒绝敏感性[9.78(8.27,11.06)分]得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组[9.39(7.63,10.67)分],Z=-6.15,P<0.01。(2)焦虑依恋与拒绝敏感性、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3、0.33,P<0.01),回避依恋与拒绝敏感性、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15、0.10,P<0.01),拒绝敏感性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3)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成人依恋与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拒绝敏感性在焦虑依恋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8.7%,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39.73%;拒绝敏感性在回避依恋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3.0%,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29.90%。结论成人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抑郁症状,还能通过拒绝敏感性间接影响抑郁症状。
简介:摘要: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和成人依恋模式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其童年创伤经历、自尊水平及成人依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以50名医务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自尊量表(SES)和成人依恋问卷(ECR)问卷开展研究。结果:1.研究组童年创伤的检出率为100%,高出对照组26% ,经差异检验,研究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及五个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研究组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自尊差异显著(P<0.01)3.研究组童年创伤经历总分与成人依恋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两个维度相关显著,依恋焦虑与情感忽视和身体忽视两个维度相关显著,自尊与依恋回避相关显著。结论:研究组童年创伤经历与成人依恋水平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存在相关关系,自尊在两者关系中作用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发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分析首发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准备度在一般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进一步探讨首发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准备度与成人依恋的相关性。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名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PS)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45%。结果105名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准备度总分为(13.01±5.32)分,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年龄、学历、自觉健康状况、相关照顾经验、每天平均照顾时间的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配偶依恋回避维度得分为(47.98±12.23)分,依恋焦虑维度得分为(57.88±11.73)分;配偶照顾者准备度与依恋回避维度呈负相关(r=-0.248,P<0.001),与依恋焦虑维度呈负相关(r=-0.323,P<0.001)。经照顾者准备度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除外一般资料的影响,依恋焦虑得分及依恋回避得分可解释总变异的16.8%。结论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者准备度水平较低,年龄、学历、自觉健康状况、有无关照顾经验、每天平均照顾时间及成人依恋与照顾者准备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医务人员应为青壮年脑卒中患者配偶提供多元化居家照护知识指导,指导其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增进其照顾者准备度,改善不安全型依恋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居家护理,显著改善双方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