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话回拨指导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予以院前医疗急救;观察组在赶往现场的途中对患者进行电话回拨指导,到达现场后再予以常规院前医疗急救。观察2组患者的依从率、第三方调查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是72.72%(16/22),高于对照组的41.67%(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第三方调查满意度是9.5±3.1分,高于对照组的7.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投诉率是4.55%(1/22),低于对照组的16.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院前急救中提前对患者进行电话回拨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纠正情况、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结果,P<0.01,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得到显著纠正;两组治疗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1.6±17.8;观察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5.1±29.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跟痛2例,切口异常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跟痛1例,切口异常0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需要结合患者跟骨骨折损伤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制定适宜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简介:目的提高并建立三叉神经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三叉神经通络胶囊中的川芎、天麻、蒲公英进行定性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Luna-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1‰磷酸水-乙腈(80∶20);检测波长:316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川芎、天麻、蒲公英的TLC鉴别中,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分离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在10.4200.8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r=1.00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RSD为1.8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三叉神经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简介:近年来随着各类翻译水平考试的升温,翻译考试逐渐成为翻译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起到愈加重要的反拨作用。本研究基于PACTE模型,对20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定性访谈,研究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简称"上口")对翻译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发现,多数考生报考上口的首要动机为提高英语或翻译水平。上口考试的设计涵盖了PACTE中多种翻译次能力,但由于应试策略的影响以及翻译标准不清晰,考生在实际考试和应考准备中多把重点放在双语次能力上,忽视了其他次能力,这对翻译考试的效度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发挥其正面反拨效应。因此建议考试设计者明晰翻译标准,促进考生对翻译标准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翻译学习的正面反拨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患者106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54例患者采用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另外54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治疗方式分成撬拔组与切开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恢复期内切开组与撬拔组的患者Bohler’s角和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1年足部功能评价发现SandersⅢ撬拔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切开组(P<0.05),SandersⅡ、Ⅳ切开组患者的评分高于撬拔组(P<0.05)。结论临床中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治疗采用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均较好,是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根据跟骨骨折的类型不同需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术,以便获得较好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对有完整随访记录的15例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成角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本组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4~72岁,平均60.06岁。左侧7例,右侧8例。受伤方式行走11例,高处坠落1例,车祸4例。均为闭合性新鲜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均为Ⅲ型。其中2例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2~11天。术前行胫骨结节骨钉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术后通过正侧位X线片评价向前成角变化、短缩距离以及观察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短缩测量方法患者骨盆平片双侧坐骨结节下缘作一直线,测量每侧小粗隆顶部或底部与坐骨线间的距离。两侧距离存在差别,小粗隆上移的距离差为短缩距离。结果15例嵌插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随访6个月3.0年。所有患者经过骨牵引并抬高远端远端不能消除骨折端成角,利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方法纠正骨折端向前成角,侧位成角全部纠正;正位片短缩并有不同程度外翻。测量短缩1~5mm,平均2.73±1.37mm。随访结果,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只有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优良13例,可1例,差1例(1例患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伴有马尾神经综合征,对略退出螺钉敏感,屈伸活动后疼痛明显,髋关节功能差,取出螺钉后症状改善)。结论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嵌插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避免了切开复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获得了优良的复位和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Bhler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