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致病因素以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消化内科收治出现感染的患者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探究致使出现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的进行对应防范措施。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年龄越大的则出现感染的概率越大;容易出现感染的人体位置主要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感染细菌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对消化内科感染患者在治疗方面需要细致全面,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于处于高危感染环境的患者应该要有更好的保护,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应用要科学合理,对于感染患者的原发病要积极治疗,这样能够让患者在医院中的感染概率最大程度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临床症状,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用药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治疗的512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共有122例,2013年共有157例,2014年共有233例。详细分析512例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并且总结其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统计提供错误药品等情况的次数。结果在512例患者之中,共有158例不合理用药问题出现,占总体比例的30.85%。在158例不合理用药情况中,2012年出现了47例(29.74%),2013年39例(24.68%),2014年72例(45.56%)。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包括药物使用量过多、药物重复使用、联合用药错误、药物联用导致毒副作用上升。根据统计得出,药物使用量过多的有68例(43.03%),药物重复使用的29例(18.35%),联合用药错误的34例(21.51%),药物联用导致毒副作用上升的27例(17.08%)。结论消化内科工作过程中,医生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全面掌握科室用药药理,实现整体科室用药水平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法莫替丁治疗,20mgd,早晚两次口服;观察组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胶体次枸橼酸铋三联疗法,奥美拉唑40mgd+阿莫西林2gd+吗丁啉20mgd+胶体次枸橼酸铋480mgd,早晚两次,餐前半小时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结束及6个月、12个月后进行内镜检查与Hp检测。结果治疗结束后,复查显示观察组65例全部愈合,愈合率100%,对照组63例愈合,愈合率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消除率98.4%(6465,对照组为29.2%(1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方法针对我院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相关性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方法,将未实施风险管理作为对照组,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差错发生、医患纠纷发生以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医疗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综合护理中存在不同的护理风险,影响护理质量,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安全,预防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恶心欲呕吐患者的消化内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恶心与呕吐的消化内科患者110例,并遵循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内科护理。治疗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数据差异差比较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可恢复或改善患者活动耐力,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推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和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时无痛胃肠镜技术的优势。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使用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264名,随机分为两组各132例,对于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技术进行检查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胃肠镜技术,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与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情况,并结合患者的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和躁动以及有无放弃检查或者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在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来看,对照组患者检查中的DBP、SBP和HR指标均比检查前出现明显的升高(P小于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与检查中的三项上述指标对比,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结论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相比,具有安全性高、治疗确切的特点,患者的痛苦较小,且排斥心理减弱,非常值得广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护理记录问题,给出应对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150例消化内科出院病患护理记录属于对照组,从2013年11月一2014年11月的150例消化内科出院患者的护理资料属于观察组,对比不同组记录里的问题。结果存在护理记录缺项及涂改、片面、与医嘱不符、前后矛盾以及不衔接等情况。观察组问题小于参考组,P<0.05,拥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根据消化内科护理记录里的问题,使用应对措施提升记录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为了保证临床实验的准确性,主要选取了120例患有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其中包括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肠结核以及便秘患者等等。另外,还有胰、肝、胆等相应的的患者9例。将这些患者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都有60人,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和法”的治疗方式,而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的治疗方式,将两组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的患者全部治愈,胃肠紊乱患者、肠结核患者以及便秘的患者都只有1例没有治愈。治愈患者的总数所占的比率为93.3%。而对照组的治愈效果就不是很明显,虽然也有治愈的患者,但是有些疾病的治愈率还比较低,其治愈率占据了91.7%。在临床实验的过程中,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出现,但是需要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结论中医“和法”在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中,体现出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的方式来对消化内科疾病进行治疗,调理具有一定的全面性,而西医的治疗方法多数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反应。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应该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