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超声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的患者60例,观察异位胰腺在普通超声下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异位胰腺诊断的病理符合率,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普通胃镜下诊断为异位胰腺31例(51.67%),间质瘤20例(20.33%),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5例(8.33%)和4例(6.67%),其病理符合率为51.67%;其主要发生部位为胃部52例(86.67%),其中发生在胃体下部3例,发生在胃窦49例,另外8例(13.33%)发生在十二指肠,形态上在管口区见脐样凹陷31例(51.67%),呈球形隆起17例(28.33%),呈不规则隆起8例(13.33%)。超声胃镜诊断为异位胰腺49例(81.67%),其中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7例(11.67%)和2例(3.33%),病理符合率为81.67%,在超声胃镜下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及混合回声,部分亦可表现为高回声,各层均可发生,主要位于黏膜下,其中低回声43例(71.37%),另外表现为超高回声和高回声分别为10例(16.67%)和7例(11.67%),49例(91.67%)位于黏膜下。结论异位胰腺在超声胃镜下病理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两者联用可为异位胰腺术前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胰腺 异位 普通内镜 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电子线大分割照射剂量学特征及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2020年收治1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Ⅲ期137例(88.4%),Ⅱ期18例(11.6%)。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按第1、2、3肋间将乳临床靶体积(CTVim)分为3个亚区(CTVim1、CTVim2、CTVim3),同时勾画锁骨上下区形成计划靶体积(PTVsc)。胸壁CTV和CTVim采用6~15 MeV电子线照射43.5 Gy分15次,3周完成。PTVsc采用6 MV X线二维放疗或三维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评估乳、PTVsc及肺、心脏、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RA)的剂量学特征,分析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结果CTVim的Dmean为(43.3±2.6) Gy,D95%为(30.5±8.3) Gy,V90%为(85.0±10.5)%,V80%为(91.0±7.4)%。CTVim1的相应参数值显著低于CTVim2和CTVim3(均P<0.001)。体质指数对内乳剂量无影响(P>0.05)。三维放疗比二维放疗技术显著增加CTVim的Dmean[(43.4±2.6) Gy∶(41.4±2.3) Gy,P=0.021]和PTVsc的热点体积[V110%:(26.7±17.5) cm3∶(12.5±8.4) cm3,P=0.018;V120%:(6.1±5.3) cm3∶(2.0±2.6) cm3,P=0.023]。患肺Dmean为(9.8±1.9) Gy,V20Gy为(19.7±4.7)%。全组患者心脏Dmean为(3.3±1.7) Gy,左乳腺癌为(4.7±1.4) Gy,右乳腺癌为(2.6±1.2) Gy。左乳腺癌患者LADDmean为(13.9±4.9) Gy,右乳腺癌患者RADmean为(7.5±3.7) Gy。≥2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9.3%、4.5%、2.6%。中位随访20.5个月(9.9~41.8个月),2例胸壁复发,2例区域淋巴结复发,6例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电子线大分割照射时肺、心、冠脉剂量较低,患者急性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但第1肋间的乳剂量偏低,虽然近期随访疗效较好但需要长期随访。

  • 标签: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内乳/术后电子线照射,大分割 二维放射疗法 三维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超声诊断措施查看对胆总管微结石病症的诊疗效果;方法:选用某院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25例胆总管微结石患者档案做分析凭据,在诊疗过程中分别选用 EUS与 ERCP诊断措施,比较分析诊断的准确率与效果;结果:在患者诊疗期间,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状况,并且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率分别为 ERCP 84%、 EUS 100%,准确率为 ERCP 92%、 EUS 84。结合数据可知 EUS在阳性诊断率方面,明显优于 ERCP方法,而在准确率方面则稍低。二者比对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比较 ERCP诊疗措施,超声诊断的效率性更高,并且阳性识别率也更强,但准确率方面仍有提升的需要,若是能够将现有问题解决,势必能够为后续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 标签: 内镜超声 临床诊断 胆总管微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瘤的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下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胆总管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EUS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总管腺瘤EUS下表现为均质中等或中低回声软组织团块,边界清晰,动态观察可见腺瘤于胆管内漂浮,但不可移动。15例患者EUS与病理诊断符合14例,诊断符合率为93.3%。1例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误以为病变可移动而被EUS诊断为胆泥团。1例患者胆总管有2处孤立腺瘤,分别位于胆总管中段及下段,其余均为单发腺瘤。腺瘤位于胆总管下段9处,位于壶腹部4处,位于胆总管上段2处,位于胆总管中段1处;病理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瘤变7处,局部恶变4处;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瘤变6处,局部恶变3处;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瘤变2处;乳头状腺瘤1处。结论EUS有助于胆总管腺瘤的定性诊断,可作为提高胆总管腺瘤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技术方法。

  • 标签: 胆总管 腺瘤 腔内超声检查
  • 简介:超声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应用范围已覆盖全消化道和邻近器官。造影增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术以及计算机图形识别等多项无创诊断技术已应用于临床;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切割针活检和细胞刷检可借助细胞病理学对病变进行准确定性;借助细针注射途径则可对病变进行多种药物的局部注射或植入治疗。随着超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前景将愈加广阔。

  • 标签: 内镜超声 诊断 放射学 介入性 治疗
  • 简介:摘要:超声是现代腔超声学的一种。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在胰腺囊性变的临床应用也不断增加。胰腺导管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并呈乳头状增殖而形成的肿瘤。与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相对低度恶性、生长比较缓慢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所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以及混合型。分支胰管型IPMN大多为良性,主胰管型和混合胰管型IPMN的恶性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尽早鉴别该病变与其他胰腺囊性肿瘤对临床诊治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超声镜鉴别诊断胰腺囊肿的价值,重点探讨超声技术在胰腺导管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用于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射野之间衔接的问题。方法回顾我院在2011年04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的布野使用三维计划系统,在系统中模拟鼻咽癌2D-适形放疗(CRT)或3D-CRT治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对照组则使用常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布野,所有患者放疗过程中均需记录各个区域的照射剂量。结果两组120例鼻咽癌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的靶区剂量的包绕体积超过6000cGy剂量的达到95%以上,符合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但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患者出现明显的剂量热点,平均剂量高达8700±360cGy,而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平均剂量为6500±290cGy,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咽喉部剂量超过6500cGy的平均包绕体积只有17.32±3.12%,而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却高达37.83±5.39%,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剂量需要与对照组(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之间的衔接和剂量均匀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子线路》是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领进“电子学之门”,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方法,上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在教学中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教学初探多媒体教学提高质量
  • 简介:针对《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初始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在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注意的事项和相应的措施.

  • 标签: 电子线路 工程近似 学习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腺癌采用超声、常规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自2015年6月—2017年10月的45例胰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均给予超声和常规超声诊断,所有患者均经肿瘤标记物检查、临床病理查确诊为胰腺癌,对其检查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诊断后,单一常规超声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无差异性(P>0.05);而超声和常规超声联合诊断后,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3.75%、97.78%,对比单一检查(P<0.05)。结论胰腺癌威胁患者的生命,给予超声、常规超声联合诊断能够显著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对疾病进行有效判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超声 常规超声 胰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超声引导与X线引导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50例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各25例,并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段。结果 患者术后状况、生活质量与治疗满意度有很大不同(P

  • 标签: 超声引导 X线引导 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不同型号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镜中心2014年3月—2020年12月所施行的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置入“双猪尾”10 F双塑料支架组和置入“双猪尾”7 F双塑料支架组,比较这两组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共纳入29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10 F双塑料支架组11例,7 F双塑料支架组18例,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8.2±8.0)min及(34.7±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01)。术后腹痛[18.2%(2/11)比5.6%(1/18)]、发热[9.1%(1/11)比11.1%(2/18)]及出血(均无)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月后复查CT,10 F双塑料支架组、7 F双塑料支架组嚢腔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0.9%(10/11)和88.9%(1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对于符合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标准的患者,7 F与10 F支架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7 F支架具有手术操作便利、时间较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腔内超声检查 引流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下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胃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超声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在明确患者病症后,采用下微创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诊断方案较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下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胃癌 超声内镜 内镜下微创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20%~55%,占类癌总发病率10%~17%[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5],尤其是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和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ESD治疗的类癌患者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电子检查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本院电子检查患者120例分为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患者因护理措施细致、护理配合到位、实验组患者无麻醉意外及并发发症,对检查过程不能记忆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检查顺利完成。结论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血管,保持呼吸通畅,术前充分准备和护理配合默契为检查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 标签: 内镜检查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