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急性胸痛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胸痛患者280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4年1月。以冠脉造影诊断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1例为观察组,其余79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特征阳性率78.11%、QTD(48.78±11.37)、胸导QT间期(395.38±21.94)ms、胸导QTc间期(423.96±23.67)ms,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6.58%、(32.74±9.22)、(362.66±19.08)ms、(389.50±20.63)ms,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表现较为多样。可根据心电图特征及相关参数对患者疾病情况做出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病患进行此次研究,将如上病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各3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就诊至确诊时间、重复抽血率、确诊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有助于尽快为患者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确诊几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在急性胸痛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1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96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30 min内患者的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GDF15、B型钠尿肽,比较不同组各个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GDF15与TnT/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诊断价值。统计各个患者的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滞留天数以及支架植入个数,评价这些指标与GDF15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急性胸痛中总的趋势呈现男多女少(72.92 vs. 27.08,%),年龄最大的组别为UA组,年龄为(64.67±13.87)岁,年龄最小的组别是呼吸心搏骤停组,仅为(47.29±9.99)岁。STEMI组、NSTEMI组、UA组中既往罹患高血压病比例较高,所有组别均未在既往罹患糖尿病中表现出明显优势。所有心肌标记物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15在ACS相关性胸痛组浓度更高[(2.360±1.710) ng/mL vs. (1.380±1.040) ng/mL, P<0.01]。GDF15与TnT联合对于诊断ACS相关性胸痛的价值最高,其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可达0.863。GDF15浓度与心脏射血分数负相关,Gensini评分正相关,植入支架个数正相关,患者住院天数正相关。结论GDF15在急性胸痛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GDF15与TnT联合可提高ACS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取了58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结果和相关检验指标,对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其他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58例胸痛患者中,共有37例(64%)被诊断为消化源性胸痛,其余21例(36%)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所致的胸痛。消化源性胸痛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作性疼痛、与进食相关、可有伴随消化不良症状等。针对其他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注意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以及肌骨疾病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消化源性胸痛患者具有一些特征性临床表现,但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胸痛相似,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指标。及时准确地诊断消化源性胸痛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划分为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54)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46);在患者胸痛发生后的各个时间段进行CTnI、CK-MB、Mb、IMA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患者在胸痛发生的2h内,IMA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项(P<0.05);胸痛发生4h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6.00%,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且各项数据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胸痛的诊断中,IM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四项指标联合应用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联合胸腹三联CT血管造影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以回顾性的形式完成,起始-截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筛取该阶段临床收治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0份,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胸痛联合胸腹三联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中心率水平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高心率组患者20例(心率≥70次/min),低心率组患者30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组患者的图像信息。结果:高心率组患者中主动脉、肺动脉图像质量与低心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心率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低于低心率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胸痛患者,胸痛联合胸腹三联CT血管造影技术能够为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因典型胸痛和非典型胸痛疑诊冠心病收治的患者387例进行本次实验,分为典型胸痛组、非典型胸痛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ST段压低或抬高组、心肌缺血T波倒置低平或U波组、心肌缺血合并胸痛组、心肌缺血不合并胸痛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患者的胸痛、心肌缺血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387例患者使用静息心电图检查,典型胸痛组确诊冠心病特异度63.6%、阳性预测值81.1%,心肌缺血组心电图灵敏度63.5%、特异度35.6%、阴性预测值53.6%。ST段压低或抬高组阳性预测值65.0%、T波倒置或U波组阳性预测值30.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组灵敏度69.2%、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组诊断冠心病的的特异度33.4%。结论胸痛诊断为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几乎无误诊;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阴性预测价值更大,单凭心肌缺血心电图确诊冠心病具有片面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典型胸痛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心肌缺血心电图合并非典型胸痛特异度低、误诊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与患者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采用对比法,将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低、中和高危三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波形、ST段变化、T波改变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估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经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在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低危组占25%(n=12),中危组占40%(n=20),高危组占35%(n=18)。动态心电图显示了明显的差异,包括ST段压低、动态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并且,随着危险级别的提高,动态心电图呈现的异常程度也增加。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急性胸痛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帮助医生快速判断危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动态心电图所显示的ST段变化和T波改变等特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因此,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应该在急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前后接诊的12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2018年10月以后入院,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严格依照胸痛中心的相关流程,对照组患者为2018年10月以前入院,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流程。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非心源性胸痛三个类型,而采用胸痛中心流程对患者进行诊治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