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高句丽王国存在于我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七百多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高句丽古墓是最重要的,它分布于我国吉林省集安、通化,辽宁省桓仁、宽甸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其中以辽宁桓仁(早期都城所在地)与吉林集安(中期都城所在地)数量最多,尤其集安市。对于高句丽古墓的石坟、土坟类型划分与年代推定经几代考古工作者、专家的不懈努力研究已经基本清

  • 标签: 高句丽 积石串墓 古墓 分布规律
  • 简介:高句丽由继承广开土王的长寿王于427年将都城迁至现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这里开始成为朝鲜的王朝,其意义自是巨大。这是从鸭绿江流域中尚可谓广的狭小平原的贫瘠集安,南迁于拥有大平原的大农耕地带,作为它的背景则被认为急于提高生产力。而且还可看出,旨在确保广开土王所扩大的南方领土,以及积极对抗百济和新罗。高句丽在这里开始了它的后期。

  • 标签: 高句丽 后期王都 朝鲜 平壤 历史发展 考古发现
  • 简介:通过考古发现,可以洞悉高句丽墓葬形制和陪葬习俗,但是对于高句丽葬俗却必须配合文献材料,方能做以全面了解。在《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高句丽人有着将死者就地安葬于死亡之处的独特习俗,尽管不能确定这种习俗是否延续于整个高句丽历史,但在其前期是的确存在的。此时,高句丽人虽有嫁娶之时"便稍作送终之衣"的"厚葬"传统,但并不代表其人在世之际便开始营建自己的墓冢。高句丽人有停丧传统,实则是在等待自己墓冢的修造,盖因其人是在死亡之地修墓安葬的缘故。

  • 标签: 高句丽 葬地 葬俗 《三国史记》
  • 简介:国内与丸都集安在吉林省的西南端,市区以老岭山脉分为东南的岭前和西北的岭后。岭前为中心部,以鸭绿江流域而拥有更广阔的平原。岭后面对浑江。清朝时尚为封禁之地,1887年成立怀仁县、通化县时,岭前和岭后各自分属两县,到1902年才作为辑安县而独立出来。据说取“抚绥安辑”之意而为名。1965年改为集安,1991年升格为市。

  • 标签: 高句丽 中期王都 朝鲜 文物考古 防御体制 交通路线
  • 简介:通过考古发现,可以洞悉高句丽墓葬形制和陪葬习俗,但是对于高句丽葬俗却必须配合文献材料,方能做全面了解。在《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可以发现,高句丽人有着将死者就地安葬于死亡之处的独特习俗,尽管不能确定这种习俗是否延续于整个高句丽历史,但在其前期是的确存在的。此时,高句丽人虽有嫁娶之时"便稍作送终之衣"的"厚葬"传统,但并不代表其人在世之际便开始营建自己的墓冢。高句丽人有停丧传统,实则是在等待自己墓冢的修造,盖因其人是在死亡之地修墓安葬的缘故。

  • 标签: 高句丽 葬地 葬俗 《三国史记》
  • 简介:自从举世瞩目的高句丽王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前去拜谒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对好太王碑、将军坟等高句丽古代文明交口称誉。然而。我以为最应受到关注、令人流连忘返的当属五盔坟古墓的壁画了。

  • 标签: 高句丽 壁画 古墓 世界文化遗产 古代文明
  • 简介:高句丽第11代王东川王位宫在位时,同孙吴政权发生了友好关系。这无论是从当时的战略利益方面来衡量,还是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句丽 孙吴 交往
  • 简介:高句丽史的归属问题,史学界见仁见智,意见不一。从历史事实看来,应“一史两用”,即:高句丽史首先属于中国史,但它又属于朝鲜历史的一部分。

  • 标签: 高句丽史 归属 一支两用
  • 简介:张芳所著《〈魏书·高句丽传〉研究》是当前学界以《魏书》为研究基础,以《高句丽传》为研究对象的上乘佳作。这种扎实的文献史学研究方法,对于推动高句丽学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

  • 标签: 魏书 高句丽 张芳
  • 简介:朝鲜半岛的旧石器发现于咸镜北道潼关里遗址,直良信夫曾主张其存在,至于重新认识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1960年代,发掘了咸镜北道屈浦里西浦项(屈浦里文化一、二期)、平壤市黑隅里、忠清南道石壮里等遗址;1970年代,发掘了京畿道全谷里、平壤市晚达里遗址;1980年代,发掘了忠清北道项盖(音译)、同道库沐(音译)洞窟、江原道深谷里等遗址。现在,前期、后期的旧石器遗址从全国而言已知有20处以上。

  • 标签: 高句丽之 东北亚地区 朝鲜半岛 石器时代 墓制
  • 简介:高句丽遗迹出土的青瓷器分别见于集安和平壤两地,其中集安地区出土较多,器形包括盘口壶、青瓷罐、提梁器、狮形烛台、器盖等,青瓷器的时代为西晋或东晋时期。出土青瓷器的高句丽遗迹或为高等级墓葬、或为重要遗址,说明当时使用青瓷器的高句丽人具有较高的等级。联系到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情况等,我们认为高句丽遗迹发现的这些青瓷器的产地应是长江以南地区、窑口以越窑为主、是高句丽与六朝交往的结果。

  • 标签: 高句丽 青瓷器 六朝
  • 简介:高句丽是中国文献中貊族的一个分支。“貊”在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由此,很早以前学界就已提出貊族起源于中国北方,并在向东迁移过程中建立了高句丽的观点。但必须看到,时常出现在先秦文献中的貊族,只是古代黄河流域居民对北方诸族的一种泛称,并不意味着特定的族属。因而,在中国北方族属的迁移过程中去追索高句丽的起源,难以找到明确的文献证据。对高句丽最初起源的探索,最有效的方法应是从分析考察现今鸭绿江流域的积石掾的起源入手。

  • 标签: 高句丽 政治发展史 朝鲜 发展模式 政治结构 国家体制
  • 简介:营口地区目前尚存并且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13座,分别为城子沟高丽城山山城、青石岭山城、赤山山城、奋英村山城、鹤羊寺山山城、烟筒山山城、孙家窝堡高力城山山城、白果农场东升山城、田屯村东高力城山山城、田屯村西高力城山山城、海龙川山城、马圈子山山城、茶叶沟村高丽城山山城。这些山城主要分布于大清河、碧流河、沙河、熊岳河流域。目前学术界对营口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营口地区现存高句丽山城遗址现状的调研和介绍,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

  • 标签: 营口 高句丽 山城
  • 简介:高句丽山城是高句丽民族典型的物质遗存,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对于山城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业已有所掌握,研究工作也逐步向纵深发展.然而关于山城的起源问题仍处于讨论探索阶段,本文欲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此分析梳理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山城起源 试析高句丽 高句丽山城
  • 简介:高句丽的原始宗教文化是指佛教、道教传人之前保留在高句丽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原始性文化形态,这种原始宗教文化主要包括祭祀文化、巫史文化、禁忌习俗等内容,它接受了中华上古三代文化的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影响着高句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 标签: 高句丽民族 原始宗教文化 民族特色
  • 简介:隋末唐初,邻近辽东的内地陆续出现了陌刀及其阵法,并向周围地区进一步传播,积极地影响了中原的军事形势。陌刀的分布并不局限于东部地区,到了天宝初年,陌刀已在安西大规模普及开来。早在唐平定高句丽时,就将其内附人口大规模迁入陇右一带,为国戍边,渐至安西。陌刀的传播总是伴随着高句丽移民的身影,二者间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 标签: 高句丽 中原 移民 陌刀
  • 简介:山城在高句丽时代的名称多见于记载唐东征高丽的史籍中,以《三国史记》所记城名最多。笔者在学习高句丽考古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山城在历史时期的名称问题偶有所得,遂草就此文,欲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试对部分山城的古城名作以粗浅的辨析。

  • 标签: 高句丽 山城 古城名 银城 北扶余城 国内城
  • 简介:本文针对耿铁华教授在《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一文中主张的高句丽曾“占有辽西”之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仅凭一件“金铜佛造像”就断定高句丽曾管辖过今义县一带,过于轻率,因为文物是可以携带的,不能因为文物流落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制造处。在义县发现的金铜佛像所云之高句丽“甘山寺”,肯定不在义县。从今义县的历史沿革来看,在十六国时期该地一直先后被后燕和北燕控制着,乃是侨置的乐浪、带方二郡之地,后来则是北魏营州管辖之地,北魏在该地曾设永乐县、广兴县。

  • 标签: 高句丽 金铜佛像 义县 辽西
  • 简介:高句丽(BC37-AD668年)王系问题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学界通常认为在高句丽705年的历史中,计有28代王,但对其王系世次、血亲关系等具体问题的认识却长期存在不同见解。中国《三国志》等正史俱有高句丽王的相关信息,但不够完整;朝鲜半岛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完整的高句丽王系,然而存在多处与中国正史记述相悖的问题。国内的高句丽研究起步较晚,且着重于族源、社会性质、文化属性、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好太王碑等金石文献的相关研究,而对高句丽王系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在相关领域中个别触及了关于高句丽王系的研究,但还都仅限于个案分析,以及在考证其他历史问题时对王系的旁涉,还未有系统研究高句丽整体王系问题的著作问世,零散且篇幅有限的关于王系研究的论文尚不足以全面解析高句丽王系世次等问题。

  • 标签: 高句丽 王系 中国 日本 韩国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