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资料临床心电图ST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三天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结论心电图ST抬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相鉴别。

  • 标签: 心电图 ST段抬高 脑血管意外 儿茶酚胺 心肌酶谱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测定ST/HR斜率联合常规ST标准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测量心电图运动试验ST/HR斜率及常规ST阳性标准联合诊断再狭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有无再狭窄,评价其诊断再狭窄的价值.结果ST/HR斜率联合常规ST应用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5%、97.4%,特异性高于传统ST标准(66.7%),P<0.05.结论ST/HR斜率联合常规ST标准可作为诊断再狭窄的无创手段.

  • 标签: 介入治疗 再狭窄 运动试验 ST/HR斜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1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曾在我院治疗的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5例,依据有无ST抬高分成两组,针对其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点,用于心肌梗死的鉴别。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心病、吸烟以及心律失常与另一组相比明显上升,但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尿病、心绞痛以及胸痛比另一组升高的快。结论针对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让我们对这两种病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临床上能够更轻易的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非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非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对ST抬高的AMI应该尽早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1小时内溶栓治疗的开通率可达80%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开通率不断降低,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前3小时内。

  • 标签: 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入治疗后单导联ST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急性行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比较,A组为ST回落良好组(回降率≥50%),B组为ST回落不良组(回降率<50%)。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结果A组190例(61.29%),B组120例(38.70%)。随访3年,A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B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为45.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心脏事件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ST抬高与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o.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o.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ST段抬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路径单在急性ST抬高型(STEMI)与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单护理),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更短,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路径单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5例非心肌梗死而运动中诱发ST抬高病人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7912例平板运动试验病人中,有5例病人运动中诱发心电图ST抬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非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6岁,因“间断胸闷、心悸4年,反复1小时”入院,查心电图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阻滞,F波频率202次/分,且其中F波正落于ST54上,且肢导中I、II、AVL、AVFST较前抬高0.05mv~0.15mv,胸导V2-V6抬高0.1mv~0.3mv。因F波正落在ST上,ST类似弓背向上抬高。证实硝酸酯类药物为迅速缓解变异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慢房扑 ST段抬高 病例报告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ST抬高性心肌梗塞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约50%患者为斑块破裂诱发闭塞性血栓所致,目前治疗主要是尽早进行血运重建,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因此,准确评估ST抬高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塞 ST段抬高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ST变化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老年患者4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就其临床资料与非冠心病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40例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缺血发作次数最多于4-8时分布,而对照组于9-13时分布。观察组缺血性ST发生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多于对照组,ST呈较大幅度的增大(P<0.05)。缺血性ST压低在心率增快时越有较高发生率,两组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加强冠心病各期的监护,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加以指导,并为预后的评估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人 ST段变化
  • 简介:辅助性抗凝治疗可降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发梗死和死亡的风险。首个被评估用于此种适应证的抗凝药物——普通肝素(UFH),由于大多不经肾脏清除,且具有半衰期短,抗凝作用可逆转以及临床医师对该药较为熟悉等特点,一直被临床应用。但患者对UFH的抗凝反应不可预测,且患者必须接受凝血监测.达到抗凝疗效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这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UFH在未能达到抗凝效果时,可使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抗凝治疗 再发梗死 溶栓治疗 普通肝素 抗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