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的治疗中应用针刺联合推拿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患儿均是[A1]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38名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儿19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推拿治疗。将情绪、语言障碍和语言训练效果以及父母满意度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情绪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情绪变化均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语言障碍评分方面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语言障碍两组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父母满意度方面,也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余相关指标评分,也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与按摩结合对孤独症儿童言语功能治疗有着正面的影响,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障碍情况,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小学中低年级正值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初级阶段,在此时期,由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我发育的影响,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社会适应不良,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或班级的集体生活,出现孤独,退缩等现象.本文根据孤独倾向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小组辅导方法,收到了一定成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小学三、四年级4个班,年龄9~10岁的小学生130名.2.调查方法参考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儿童孤独倾向的行为特点,自编儿童心理和行为调查表,采用教师询问,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并结合观察,筛选出具有孤独倾向的儿童,在开展心理辅导前后分别调查.同时针对相关问题,编制了家长调查表,主要调查儿童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家庭环境与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孤独症儿童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前后的心理教育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心理教育量表评分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行为评分是(37.156±4.218),沟通评分为(34.162±8.473),体能评分(36.083±4.998),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提高患儿的语言功能和社交能力,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月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早期识别。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区5563名18月儿童进行调查,采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筛选疑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然后再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进行临床诊断。结果5000名儿童中有5名儿童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率为8.99/万,其中男孩4名,女孩1名,男孩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女孩(P<0.05)。通过观察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脑体积比普通儿童要更大、注意分离困难、接受性语言障碍、发声异常、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结论通过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症状,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超早期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选取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特定医院或康复中心确诊的80例ASD患儿,实施了一套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训练、言语治疗及社交技能训练的综合干预方案。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研究发现超早期干预显著改善了ASD患儿的语言发展、社交能力、行为问题及认知功能等关键指标。同时,研究还指出不同干预方法对不同类型ASD患儿的效果存在差异,且干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为ASD患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期待未来进一步优化干预策略,提升患儿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分析以及心理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对120例孤独症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导致患儿孤独症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干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父母存在精神异常共10例,占8.3%,患儿父母智力异常4例,占3.3%,患儿母亲妊娠过程出现先兆流产、孕期感冒、脐带绕颈等妊娠异常32例,占26.7%;患儿早产14例,占11.7%,患儿出生时阿氏评分<6分23例,占19.2%;患儿父母存在打骂、苛刻等教育方式不当37例,占30.8%;研究组治疗有效率58.3%,对照组为41.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与特发性语言障碍儿童发育情况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因语言迟缓就诊的24~48个月之间儿童,通过一系列检查,最终证实为 ASD儿童16例及 SLI儿童23例,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ASD组比 SLI组在语言、听觉、视觉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更低,且两组数据对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SLI儿童比较, ASD儿童在各个能区发育水平上都存在着滞后,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这样更有利于制定出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患儿,在患儿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加以护理干预对患儿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方法:本课题样本选取自我院接受诊治的孤独症患儿,从中选取90例孤独症患儿,并随机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组,该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则为研究组,该组(45例)采取早期综合护理;之后探讨所有患儿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效果情况。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掌握到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更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早期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到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治疗工作中,明显提升了患儿的护理效果,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得到改善,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行,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况、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深圳市福田区≥60岁居民空巢老人情况,将轻中度抑郁空巢老人15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予家庭医生团队综合服务干预方案,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18个月。将干预前后试验组与同期对照组、无抑郁组(867例)的抑郁、孤独、幸福感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深圳市福田区空巢老人检出率22.60%(1035/4580),空巢老人抑郁检出率16.23%(168/1035)。有抑郁症状者GDS(t=42.33,P=0.00);UCLA(t=55.38,P=0.00)评分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UNSH(t=-48.89,P=0.00);WHOQOL-BREF(t=-36.46,P=0.00)评分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GDS、UCLA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18个月GDS、UCL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6、12、18个月的GDS、UCLA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NSH、WHOQOL-BREF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干预前后与无抑郁组比较,GDS、UCLA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NSH、WHOQOL-BREF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8个月后,试验组抑郁(χ2=39.212,P〈0.01);孤独(χ2=47.997,P〈0.01)与干预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空巢老人抑郁孤独状态,提高幸福感及生存质量,但干预后结果仍未达到无抑郁空巢老人的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团体游戏联合音乐护理在孤独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患儿78例,以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团体游戏联合音乐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估团体游戏联合音乐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六个月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在社交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情绪管理能力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PSQ(包括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等关键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游戏联合音乐护理应用于孤独症患儿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孤独症患儿的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