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对应用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辖区内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计选入1000例人员参与本次研究,运用调查问卷形式对这1000例居民开展慢性病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而后对所有参与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最后对参与研究的1000例居民再次进行慢性病问卷调查,对最后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将健康教育前后慢性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作为最后研究价值参考依据。结果: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后,居民对慢性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相较健康教育前具有大幅度提高,居民危险行为在进行健康教育后得到明显改善,其前后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使居民不仅掌握了预防知识,同时加深了防控意识,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高的感染性及传染率,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研发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苗,因此对疑似及确诊患者进行隔离仍是疫情防控的最有效手段。医院发热门诊作为疫情扩散及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存在着院内人员复杂,人员流动量较大,聚集人数较多等问题,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及疫情防控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医院发热门诊更应持续加强医院的管理技术、科研水平及防控能力,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健全疫情防控制度,为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在医院发热门诊处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检分诊,有助于提前筛选出感染患者,能够尽早帮助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确诊并得到治疗,大幅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在保护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维持医院、社会及家庭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在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2020年初,在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30个省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绵竹市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医疗卫生应对呼吸道相关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对新冠肺炎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切实有效地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蔓延,提出了建立疫情防控的“1+6+N”三级医疗救治体系。本文以孝德卫生院围绕“1+6+N”开展的系列工作为例,阐述了“1+6+N”体系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变化,为优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2022年绵阳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寄常住人口数,采用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绵阳市手足口病报告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2017-2022年绵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5454例,年发病率分别为69.40/10万、112.35/10万、141.34/10万、53.39/10万、95.36/10万、56.38/10万,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34.78,P<0.001)。流行高峰除2020与2022年外呈夏、秋季双峰分布。绵阳市各区县市(包括园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年均发病率较高的三个区县为高新区、涪城区和经开区。各县区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波动趋势。病例以男性(n=14562)、散居儿童(n=15016)为主,集中在3岁以下组(n=15957)。但疫情前后对比,疫情后3岁以上人群和幼托儿童人群占比上升。2017-2022年病原学共检测1834份,EV71型从疫情前的7.05%下降至疫情后的0.11%;Cox A16型从疫情前的36.42%下降至疫情后的16.18%;其他肠道病毒从疫情前的52.57%上升至疫情后的73.18%;疫情前后各病毒株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7.702,P<0.001)。结论 针对新冠疫情的综合防控措施不仅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肠道传染病的报告率。提示提高大众对传染病的知晓率,提升健康素养,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先心介入手术患儿的护理策略,对病人管理,收治病人,术前评估,术中防护,术后指导,出院随访指导等一系列的针性的护理策略,护理人员必须将每一个细节充分完成,加强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视,在多方面发展护理风险的防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结合的效果。方法:在 2019 年 1 月 -2019年 12 月一年时间 内,选择 258 例我院收治的 小儿手足口病患者 ,用 数字法随机抽取, 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 129 例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 ,观察组 采用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分析两组 的护理效果 以及护理 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的护理效果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结合护理 ,可以提高护理效果 ,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皮疹消退,护理 的满意度较高 ,改善医患 的关系,因此可以在临床 护理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