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cin蛋白和CK5/6在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IDPL)中的表达意义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50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进行分类,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fascin蛋白和CK5/6染色,观察其在不同类型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UDH和ADH组中fascin蛋白无阳性表达,在DCIS组阳性表达率为9.37%(3/32)。CK5/6在UDH组阳性细胞弥漫表达,在ADH组腺腔内可见少量散在的阳性细胞,而低级别DCIS腺腔中CK5/6表达阴性。结论fascin蛋白和CK5/6对不同类型的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IDPL),尤其是对低级别导管内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MP-2/4、BMP-7、BMPR-IA在不同时期HS及NS中的表达的差异。方法对增生期和成熟期的HS各20例、NS10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在光镜下观察其阳性表达的分布与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上述因子在不同时期的HS的表皮、真皮(成纤维细胞、基质、毛囊)中均可见阳性表达,但BMP-2/4在增生期HS较成熟期HS中成纤维细胞的阳性细胞多;在NS的表皮、真皮(基质、毛囊)可见阳性表达,但在成纤维细胞中无阳性表达。结论BMP-2/4、BMP-7、BMPR-IA在各时期HS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均较NS明显增高。
简介:摘要1例36岁男性患者因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TDF+3TC+EFV。利福布汀0.45g/d+异烟肼0.3/d+吡嗪酰胺1.5g/d+乙胺丁醇0.75g/d抗结核治疗,8周后出现贫血,血常规提示RBC0.85×1012/L,Hb24g/L,HCT0.08%,MCV91.8fL,MCH28.8pg、MCHC308g/L。骨髓检查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停用利福布汀4周后贫血好转,复查血常规WBC4.70×109/L、N3.17×109/L、L0.79×109/L、N67.5%、L3.17%,RBC2.36×1012/L,Hb68g/L,HCT22%,MCV93.2fL,MCH28.8pg、MCHC309g/L、PLT158×109/L。12周复查血常规RBC3.40×1012/L,Hb106g/L,HCT33.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浅Ⅱ°及深Ⅱ°烧伤创面治疗的心得体会。方法我科自2014年01月0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共收治了108例浅Ⅱ°及深Ⅱ°烧伤病人;均采用半暴露疗法,创面不使用任何消毒剂;在早期,创面涂药厚度约1mm,再用单层的MEBO纱布辅料覆盖创面,每隔6小时换药一次;浅Ⅱ°创面逐渐愈合,继续使用MEBO护肤2周,每日2次,用药1周;深Ⅱ°创面液化期继续外涂烧伤膏厚度约1mm,仍用单层的MEBO纱布辅料覆盖创面,每隔8小时换药一次;在修复期和康复期,仍继续外涂烧伤膏,厚度约0.5mm,每日换药2次。结果经过我们规范的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其中96例患者创面无疤痕愈合,或仅有少许色素沉着,另外12例患者入院前在家外敷草药后创面感染,我们仍按“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给予处理创面,最终达到软疤痕愈合,愈后皮肤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换药时患者未感觉明显疼痛、创面也无活动性出血,而且费用低廉(最少的2300元,最多者26000元),患者及家属满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对浅Ⅱ°及深Ⅱ°烧伤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面能达到无疤痕愈合,或少许色素沉着,关节部位愈后无功能障碍,而且费用低廉,操作简单易学,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肿瘤致输尿管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扩张联合双J管置入法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安全性较好,值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疗法共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研究时段取自2016年5月—2018年10月,以我院接收的重度牙周炎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对比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疗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前后龈沟液骨钙素水平和炎症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2.09%;治疗后,对比组的龈沟液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对比组的炎症消失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牙周炎联合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疗法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使龈沟液骨钙素水平降低,加快炎症消失,缓解患者不适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浓度变化的意义及其对临床瘢痕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住院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共100例,根据瘢痕增生的不同时期分5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浓度变化,并比较PⅢNP的血清含量与瘢痕增生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和瘢痕增生时段关系密切,瘢痕增生早期,1-4个月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开始增加,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其血清含量进一步的增加,到5-8个月,PⅢNP含量达到了高峰。伴随瘢痕的成熟,PⅢNP浓度又逐渐下降。结论PⅢNP的浓度变化和瘢痕临床演进过程基本一致。同时证明了增生性瘢痕增生活跃程度与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的浓度呈定量的显著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不同的瘢痕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及筛选的客观指标,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治疗的增生性瘢痕104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34例、对照组B34例与实验组36例。对照组A患者采用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B采取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A、B,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三组患者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采用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总结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患者24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人群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FGF、VEGF在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对比治疗前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FGF、VEGF表达水平可以为临床监测骨髓基质的改善情况,评价疗效提高可靠、客观的临床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血液内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服用雄性激素类及骨髓兴奋剂类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治疗依从率为90.00%、病情复发率为12.00%、治疗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治疗依从率为74.00%、病情复发率为80.00%、治疗有效率为92.00%;两组数据均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情复发,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简介:摘要评价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和长期疗效。方法对38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轻、中度血管病变缺血所致足溃疡患者在动脉微灌注治疗基础上,对溃疡创面进行了清创和创面湿性再生治疗。结果38例足趾溃烂中36例愈合(94%)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愈合时间,59例中42例愈合(71%)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愈合时间为67天,常规治疗愈合时间93天,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重度瘢痕率3/36(8%),常规换药组重度瘢痕率12/42(28%)。一年后溃疡复发,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4/36(8%),常规换药组9/42(19%),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与常规换药治疗组比较,愈合率增加23%,愈合时间缩短26天,重度瘢痕率减少20%,复发率降低11%。结论动脉微灌注配合湿性再生治疗,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重度瘢痕率,而且方法简单,费用较低,适合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性深度压疮患者通过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老年性深度压疮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为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从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性深度压疮患者通过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