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替换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抗乙肝病毒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收集71例慢乙肝患者,LdT组为31例既往ADV治疗后改用LdT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组为40例既往ADV治疗后改用ETV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比较两组基线及治疗期间第24,48,72,96,120以及144周病毒学应答率、DNA水平降幅及观察期间波动情况、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谷丙转氨酶(ALT)波动情况。结果LDT组及ETV组病毒学不可检测、DNA水平降幅无明显差异,观察期间两组DNA水平较为平稳,未见较大波动;治疗前期LDT组HBeAg阴转率显著优于ETV组,24周时两组间阴转率趋于一致;LDT组有1病例于24周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期间两组ALT均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结论在慢乙肝患者长疗程抗病毒治疗中,较ADV单药治疗,换用LDT序贯治疗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且LDT抗病毒疗效相较ETV并无较大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中重度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使用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在手术以后需要进行镇痛的200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对比两组给药以后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给药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给药以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用药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于中重度术后疼痛患者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在临床中对妊娠慢性乙肝治疗和及母婴阻断所具有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慢性乙肝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替比夫定治疗,予以研究组替诺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变化、转阴情况及母婴阻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但研究组患者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转阴率明显较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转阴率和母婴阻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治疗中予以妊娠慢性乙肝患者替诺福韦酯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有效提升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降低婴儿患病风险,具有较高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吉西他滨三个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行膀胱灌注化疗,35例行丝裂霉素灌注,40例行吡柔比星灌注,32例行吉西他滨灌注。分析三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丝裂霉素组11例复发(31.4%),吡柔比星组10例复发(25%),吉西他滨组5例复发(15.6%),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丝裂霉素组10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4例出现血尿,2例患者出现皮疹。吡柔比星组患者1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5例出现血尿,无患者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吉西他滨组6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血尿,1例患者出现皮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区健康监护机构服务现状,健康监护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以及管理情况。方法对2016年健康监护机构收集的104家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本区健康监护机构服务对象八成为本区企业,近九成为中小型企业,内资企业接近八成;八成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大型企业专兼职人员均数达5.75个,劳动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职工比率随企业规模从大到微逐级提高,噪声、粉尘、高温、苯、铅及其化合物分列危害因素接触总人数前五位。结论本区健康监护机构已不局限于服务本区;有近二成企业无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提高对微、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增加其职业卫生管理专兼职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