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军队日常疗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在实际疗养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能够达到70%以上,疗养护理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与大部分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别,军队疗养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工作的整体观察能力运筹能力及沟通能力。因此,军队疗养护理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情绪劳动的重视和提升,随着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在各级管理及工作开展中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 标签: 情绪劳动 军队医疗养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前(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作为对照组)和运用后(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作为观察组)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每个时间段共选取800例来进行观察,就其多学科协作模式落实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统计。结果:对照组中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13%(65/800),观察组中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88%(7/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医院感染的现状,效果理想,可加以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100例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成效。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外科 危重病人 院内转运 多学科协作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运动训练对疗养员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效果。方法:2022年3月-2023年1月选取189例研究对象,均为某疗养中心的疗养员,依据入住疗养中心的时间顺序,将95例分入研究组采用功能动作训练,将94例分入参照组采用常规训练。结果:研究组FMS评分高于参照组、训练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疗养员军事训练中采用功能动作训练能够提高预防训练伤的效果。

  • 标签: 疗养员 军事训练伤 功能动作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模式的效果价值。方法:择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开展对比实验,取本时间段院内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为临床样本,归纳人数70例,分组方式系统抽样法,每组(n=35),参照组(2022.1-2022.12月)常规护理,研究组(2023.1-2023.12月)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整理归纳不同护理方案下的相关数据指标,比对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疼痛和心理状态评分、炎症反应指标、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体现,均显优参照组,统计学分析P值可见<0.05。结论: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选择上,建议优先采用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一则能迅速减轻疼痛症状,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减轻副作用,另一方面能切实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康复速度提升,赢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协作式 无缝隙全期护理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自 2017年 6月开始用信息化设置多重耐药菌预警信息,预防控制流程、手机 APP私人订制,实施持续改进等一系列在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措施。结果 信息化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后,感染控制措施的各项执行率较精准管理前有明显好转 (P<0.05),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下降 (1.33%降至 1.11%)。 结论 通过信息支撑下多部门精准管理多重耐药菌,有效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较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交叉传播,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暴发。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信息化 精准管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以及早期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接受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需求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式,将纳选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h、6h、12h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 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 疼痛评分 早期康复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 ( MNs ) 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 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动作观察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动作观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 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动作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 ,采用简式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FMA) 和 Barthel 指数 ( BI ) 分别评定 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 ADL能力 ,同时计算 3组患者治疗 4周后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的差值 ,并进行组间比较。组内康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治疗 4周后 , 3组患者的 MBI 和 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动作观察组上肢 FMA评分分别为 (37.93±3.08)分、 (35.35±6.09)分、 (46.534±5.58)分 ,BI评分分别为 (60.20 ±4.75)分、 (59.87 ±5.30)分、 (74.07±6.56)分 ,与组内治疗前及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4周后 ,观察组各项评分与纽内治疗前的差值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点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基于 MNs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 动作观察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