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血脂水平的控制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血脂水平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脏发生不良事件,且患者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起作用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1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组,三组均检测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超过其他两组患者(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且术前术后均给药阿托伐他汀治疗。按照就诊顺序将201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阿托化他汀治疗;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口服强化剂量安托伐他汀治疗。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两组术前术后白介素4、白介素10、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白介素4、白介素10、γ干扰素等各炎性因子水平相对表达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观察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常规剂量,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各炎症因子水平,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张力定型补片疝成形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120例,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对他们实施无张力定型补片疝成形术;对照组患者60例,对他们实施Bassini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状况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30min~65min左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复发率方面,采用无张力定型补片疝成形术的观察组患者均优于采用Bassini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张力定型补片疝成形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具有见效快、痛苦小、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型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两组各有5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0天后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能够明显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并且有效促进损伤部位的功能性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简介:寰枢椎在整个脊柱结构中最为复杂,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是完成头颅旋转及部分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寰枢椎的畸形、损伤、炎症和肿瘤等可造成其正常解剖结构的异常,并因此而导致寰枢椎不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影像学检查能真实直观反映寰枢区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所导致的结构关系改变,是临床上诊断寰枢区病变的主要依据之一.颈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在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旋转性脱位(半脱位),旋转性畸形,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等.1968年Wortzman等[1]定名为"寰枢关节旋转固定"(rotaryfixationoftheatlantoaxialjoint),并指出本病显著特点是寰枢关节固定于正常旋转运动时可到达的位置,故此名称较为合适.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起初以平片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各异,意见尚有分歧,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寰枢区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结果研究组有效31例,有效率96.8%,对照组有效27例,有效率8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32例,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26例,满意率8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现医院与患者的双赢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39例延续性组和39例对照组。延续性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和延续性组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延续性组的依从性36例(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28例(71.79%),延续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5.56±1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4±11.27)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极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4年3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146例患有慢阻肺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3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等对症的常规治疗,给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舒利迭吸入粉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以及肺功能的改变情况,并记录两组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比,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肺功能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甲状腺功能衰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的具体影响,本文抽取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中的THS水平将其分别分为A(TSH<0.55mIU/L)、B(0.55mIU/L<TSH<4.78mIU/L)和(TSH>4.78mIU/L)三组,其中A组患者24例,B组患者402例,C组患者42例。观察三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试验组检查结果以及房颤发生概率。结果显示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发生房颤现象,占比为7.9%,其中A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16.7%,B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6.2%,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的概率最低(P<0.05),C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19.0%,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的概率最高(P<0.05)。这说明甲状腺功能衰退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房颤发生概率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