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侵袭性纤维瘤进行CT诊断和MRI诊断,并对比两种诊断技术的实际价值和效果。方法:一共纳入60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腹部侵袭性纤维瘤患者,实验起始时间为2017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CT诊断和MRI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对CT和MRI两种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进行比对。结果:在此60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测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确诊为阳性的共50例,MRI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CT;MRI诊断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T;且MRI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比CT更低,P小于0.05,达到统计学标准。结论:运用MRI诊断腹部侵袭性纤维瘤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临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恶性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临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评价)、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终护理应用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临终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交功能方面。临终护理显著改善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显示出在提高患者末期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方面的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 CT血管探针技术对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肾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范围、狭窄程度。结果:51名病人共有105个肾动脉(3个副肾动脉),27个正常的肾动脉和78个狭窄的肾动脉。在管腔狭窄的患者中,65个肾动脉斑块的血管分布,以局限的形式出现,以混合和轻微的狭窄为主;4个肾动脉夹层,侵犯范围以节段性为主,假室未见造影剂,以轻度和中等程度的狭窄为主;肾动脉肿瘤9个,侵犯的部位以节段性为主,腔部较小。结论:64排 CT血管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出肾动脉病变,血管探针技术能快速、可靠地分析血管病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两种保存患牙的治疗措施治疗 牙龈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牙龈瘤患者 110 例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55 例。研究组患者采用 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加局部烧灼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术后肿胀率,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 24 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及术后肿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 24 个月,两组的复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高频电脑切除术治疗牙龈瘤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理想,具有微创的优势,还能保存患牙,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协同护理模式在淋巴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淋巴瘤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淋巴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推广和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