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手术后肺不张的相关因素,预防肺不张的发生。方法对13例肺不张病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给予体位引流、呼吸功能训练等治疗措施。结果对13例病人均肺复张。结论了解肺不张相关因素,预防肺不张起积极作用。

  • 标签: 肺手术 肺不张 相关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实施鼻翼软骨离断术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求成熟且效果肯定的手术方式。方法以5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29例,年龄12-50岁。针对不同的畸形程度,采用鼻翼软骨离断术,通过手术矫正不对称畸形,并使用肌肉组织充填鼻翼基底,弥补患侧上颌骨发育不足;复位鼻唇肌,以保持两侧肌张力的均衡。术后放置塑料鼻塞,保持2个月。结果术后50例患者的鼻畸形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病因复杂,可通过对鼻翼软骨离断术的矫正,有效地改善畸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桃体术后口服药物冰淇淋的疗效。方法试验组采用口服药物冰淇淋.对照组采用普通冰淇淋。结果术后口服药物冰淇淋的伤口疼痛轻,镇静作用好,渗血时间缩短。白膜生长时间提前。结论口服药物冰淇淋效果好,减轻患者痛苦,患者容易接受。

  • 标签: 药物冰淇淋 扁桃体术后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确保术后良好效果。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45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经科学指导术后功能训练,功能恢复明显良好。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如何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科学的规范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保障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骨关节病 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围手术期急性肠梗阻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来诊治的30例术后急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临床特点、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结果22例经保守治疗有效,8例经过再次手术。结论对术后早期急性肠梗阻要认真分析原因,综合诊断,掌握再手术时机和指征才能达到合理治疗。

  • 标签: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人认知能力对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5月住院行择期腹部手术的108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病人认知能力,对两组患者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睡眠和心率的变化。作好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rince-Henry评分、睡眠和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认知能力 健康教育路径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类型及护理经验。结果共有35例患者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不同形式的并发症再次出血8例,感染14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中枢性高热6例,高糖血症5例,肾功能不全3例,脑水肿4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结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各种颅内外并发症,防止发生并发症而加重病情。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CI能成功地打开血管,给缺血心肌带来血运重建,免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PCI在临床上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PCI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是一种临床较常见且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VVRs的特点是心率缓慢并低血压,其主要发生机理是各种刺激因素(如外伤、疼痛、恐惧、看到出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其多发生在拔鞘管后10min内,也有发生在股动脉穿刺、拔管时,已被高度重视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其发生,且随着桡动脉穿刺的广泛引用,发生率逐渐降低。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PCI术后并发VVRs,与护理方面有很大关系,通过护理干预可预防其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PCI术 迷走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臀肌挛缩症(GMC)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患儿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指导,了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儿髋关中立位屈曲活动度均在100°以上,内收大于10°,能双下肢并拢下蹲。本组优27例(90.3%),良3例(9.7%),优良率达100%。结论对患儿术后早期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与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儿童 臀肌挛缩症 早期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低血压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我科152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效果。结果152例患者,并发低血压的5例,均未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脏介入术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有效减轻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术后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新术式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行此术式的病人施行了个性化的护理和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结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胃切除 空肠代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冠脉支架 冠脉支架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排气困难的解决方法,减除产妇的痛苦,增进健康。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10月800例剖宫产术后排气困难的产妇20例,给予开塞露40ml肛注通便,以解决术后排气困难问题。结果20例产妇均在排便后排气,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结论开塞露通便来解决术后排气困难的方法,经济、方便、易行、产妇无痛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干预 排气困难 开塞露肛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敷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解除弹力绷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行冠状动脉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徒手解除弹力绷带,比较两组病人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皮肤出现异常情况的有18例,观察组皮肤异常的仅有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敷后解除弹力绷带可明显减少病人皮肤的损害,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弹力绷带 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胃大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胃大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健康教育的内容,观察两组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循证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知识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结论循证健康教育能提高胃大切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教育效果。

  • 标签: 循证健康教育 胃大切术 早期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体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眼。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 波前像差
  • 简介:摘要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论应用机械瓣或生物瓣,术后均须抗凝治疗。采用适当的抗凝治疗方法,是巩固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维系病人安全和健康的有力保障。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服药的宣教,病情的观察,以及病人自己的信息反馈,及时的将病情变化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积极的处理,为终身服药提供客观依据。现将08年3月-10年3月,施行机械换瓣手术172例,术后服用终身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观察体会回报如下。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终身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蛰虫对药物流产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宫腔少量蜕膜组织残留且自愿接受保守方法者150例(给予口服大黄蛰虫丸治疗)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同等条件行清宫术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宫腔异常回声消失率。结论大黄蛰虫丸对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大黄蛰虫丸 药物流产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活动 最佳时间 下肢皮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