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以检测药物所含阿莫西林浓度为落脚点,首先介绍了常规的检测方法,其次围绕HPLC的应用展开了讨论,内容主要涉及前期准备、实验方案和结果等方面,最后指出该方法具备良好的准确性及适用性,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药物检测 阿莫西林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为临床翼管神经切除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成人颅骨的蝶骨翼管与圆管(圆孔)在颅底的出口口径与距离。结果翼管管径(2.86±0.752)mm,圆管管径(3.16±0.243)mm;两管出口距离(6.17±1.834)mm。结论所得数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翼管 圆管 管径 管距 解剖学 耳鼻喉科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测量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的准确性。方法:以常规造影结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30例行双源CT血管造影确诊为Ⅲ型主动脉夹层,在CT和常规血管造影上进行测量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结果: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同常规血管造影所测得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3.39±4.06cm和3.34±4.11cm,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CT可以准确测量Ⅲ型主动脉夹层初始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可以作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术前计划的首选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CT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与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关系,评估视神经鞘直径作为无创评估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入院治疗的3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根据颅内压增高情况将患者分为颅内压增高组和正常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并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平均值,建立ROC曲线分析视神经鞘直径对颅内压增高的预测价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颅内压增高组的视神经鞘直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视神经鞘直径在预测颅内压增高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可作为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无创评估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 儿童病毒性脑炎 颅内压增高
  • 简介:目的了解股骨颈和大转子及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临床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置入物进入的最佳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测量干燥股骨颈标本水平面的前皮质线、中线、后皮质线,额状面的上皮质线和下皮质线与大转子和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股骨颈前皮质线与转子下股骨外侧皮质的前缘平齐,中线与前中1/3交界附近相对,后皮质线与中后1/3交界附近对应,上皮质线与大转子外侧最突点上0—0.5cm相对应,下变质线对应转了下股骨外侧皮质3.5—4.5cm范围。结论手术中各种置入物进入股骨颈的最佳植入点足大转子外侧最突点下0.5—3.5cm及该范围的股骨外侧皮质的前中1/3交界附近。

  • 标签: 股骨颈 大转子 对应关系 测量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OL Master700应用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的准确性。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诊治的105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象。围术期检查,分别使用眼科超声仪、角膜曲率计和IOL Master700系统,对比各项测量结果。结果:1)IOL法和常规法对术前眼部AL、ACD、Km、W-W参数的测定结果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轴长的患者中,IOL法和常规法对术前眼轴长度的测定结果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3)轴长L>26 mm的患者中,IOL法测量得到的术后绝对屈光误差值明显小于常规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时,使用IOL Master70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屈光度测量 准确性
  • 简介:Neurometer是一种简单的无创性神经功能检测仪器。应用Neurometer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同部位,不同频率下感觉神经功能测定。发现糖尿病组电流感觉阈值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高频和低频时差异更显著;有神经症状较无症状者更为明显。还发现一些无神经病变症状糖尿病患者有异常的电流感觉阈值。该仪器可用于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测定。糖尿病时大,小神经纤维均受累,应在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症状之前进行神经功能的检查。

  • 标签: 检测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测量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皮肤遮盖部位、暴露部位各两处实施经皮胆红素测量,同时对其实施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比较患儿不同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和血清总胆红素值测定结果的区别。结果:经四次测量可见,暴露部位A处、B处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均显著低于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遮盖部位的C处和D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和血清总胆红素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接受光照治疗时,皮肤遮盖部位(特别是胸骨第2肋正中央)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检测结果更加接近,可以作为便捷诊断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经皮胆红素测量值 血清总胆红素值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