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内镜检出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467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部位、病理类型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1.6%,男女比为2.11,其中食管癌101例,中分化鳞癌占88.1%;胃癌及十二指肠球部癌共366例,腺癌患者占66.4%;所有患者中,胃窦癌的患者最为多见,共201例,占43.0%;50岁以上的患者共398例,占85.2%,食管癌患者的平均年龄要显著高于胃癌患者(P<0.05)。结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年龄偏大,病变部位以食管与胃窦为主,病理类型主要是鳞癌与腺癌。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执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于我院接受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执行肠内营养时机不同分为早期组(执行液体型全营养制剂营养支持)30例与延迟组(行全胃肠外营养3~5d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总结两组对象术后恢复效果,并以此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早期组干预后住院时间与排气时间分别为(12.78±3.79)d、(66.74±13.45)h明显短于对照组(16.64±4.52)d、(81.30±14.79)h(P<0.05);另从两组术后并发症可见,早期组发生率为13.33%(4/30),延迟组为36.67%(11/30),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积极开展早起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方案的制定需结合营养支持方案、病情程度酌情开展,至于其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目的:探讨纵行切口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48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的上消化道SMT患者。根据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切口的不同分为2组:传统组(23例)为环形切口,改良组(25例)为纵行切口。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改良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vs.91.3%,χ2=0.451,P=0.502),但改良组的手术时间(63.8分钟vs.71.5分钟,t=2.371,P=0.022)和术中出血量(15.7mlvs.35.6ml,t=8.163,P<0.001)均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患者无术中大出血,但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中消化道穿孔,此外在传统组中观察到有1例患者存在延迟性出血。结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对上消化道SMTs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治疗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消化道异物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成功取出异物的例数为44例,成功率为95.65%,其中有34例患者异物是通过内镜下钳取为骨性异物刺入食管壁中并形成溃疡,在手术时发下异物固定比较紧,伴有发热,考虑到可能需要进行穿孔,因此转入外科手。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消化内镜的治疗方式其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患者在治疗期间无需住院,治疗费用低,且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