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科学与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等4方面的基本要求。针对教育改革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湖北医药学院自身实践特点,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检验水性测验的可信度(研究1);调查体育课中的"游泳课"对学生水性的影响;了解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游泳课"的乐趣。方法在第1项研究中,23名学生进行了两次水性评估,间隔一周。在第2项研究中,30名学生参加了一项短期游泳训练计划(9次课)。在课程前后,对学生的水性进行评估。在第3项研究中,对273名参加短期游泳项目的学生进行了乐趣检测。结果学生水性评估复测的可信度较高(ICC=0.87-0.99)。配对t检验显示游泳项目可显著改善儿童的水性(28%~62.7%)。绝大多数学生(92.2%)表示很快乐。结论短期游泳计划纳入体育课程是一种愉快的锻炼方式,能够改善儿童的水性。我们还发现,该评估方案能可靠地用于评估儿童的水性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PBL教学法在院校中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 2018 9 年 1月至 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结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文献阅读法和访谈法初步形成了专家函询问卷,并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7%(22/23)和100.0%(22/2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88,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27和0.336,经Kendall's W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合与优化后人文课程结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8个。结论整合与优化后的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结构设置科学、合理,强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合,符合护理学的培养目标,可以为今后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教材的编写以及具体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讲话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从而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对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传染病护理学》授课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思考。方法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并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努力将《传染病护理学》打造为一门"课程思政"的"金课"。结果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和个人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理性思辨、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结论高校大学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引领的知识传授容易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适合测评我国护理院校学生对课程整合态度的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德尔菲法形成量表初稿。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6 —11月选取黑龙江省已进行课程整合的3所护理院校中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5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定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护理学专业学生课程整合态度测评量表包括3个维度20个条目。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43,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1.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价值倾向、参与倾向、情感倾向3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7.602%。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42~0.954。总量表Spearman-Brown系数为0.879,各维度Spearman-Brown系数为0.921~0.933。总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0.789,各维度重测信度系数为0.549~0.779。结论护理学专业学生课程整合态度测评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护理专业学生对课程整合态度的评价,为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类似教学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
简介: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职类医学院校,除去要掌握全面且规范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外,“德”的培养必须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与核心位置[1]。在教学中务必将课程思政覆盖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简介:摘要针对当下卫生统计学课程面临的教学瓶颈,对SPOC混合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度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单纯网络教学的局限性,以及SPOC混合教学的优势。从教学准备、教学开展、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索了卫生统计学课程SPOC混合教学的构建。根据每名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专业背景与认知风格等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卓越医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课程中,针对2014级学生(38人)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站式考试进行考核;针对2015级学生(72人)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作为实验组,建立包括学生组内互评、教师抽查评价、分阶段录制操作视频反馈及学生课后意见实时反馈4种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比较采用SPSS 1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91.88±3.27)分]高于对照组[(86.0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反馈"较好"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课程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实习普外科护士136人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人,对照组接受传统方式教学,观察组接受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课程教学。比较两组护士教学前后测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接受教学后护理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护士教学后测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教学前(P<0.05),教学后观察组护士测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护士(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士接受教学后护理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01%和85.29%,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教学中使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课程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教学效果,改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普外科护士护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从培训角度改进急诊气道管理,探讨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培训模式。方法根据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临床处理原则,结合临床实际流程,设计气道管理培训课程。课程以气道管理的CHANNEL流程为主线,重点讲述人工通气和氧疗技术,快速诱导插管技术。授课过程以临床处理流程为主线,采用实物展示、视频演示和事物联系的方法进行讲解。以自由报名或定向招生开课。课后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急诊气道管理课程学员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全国13个城市举办了15场培训,参加学员566名。收到反馈问卷185份,单项课程内容,学员认为较难理解的部分前三位是氧疗(48人,25.9%)、CHANNEL流程讲解与演练(48人,25.9%)、快速诱导插管流程(47人,25.4%)。课后41人(22.2%)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140人(75.7%)部分改变了急诊气道管理的工作流程,4人(2.2%)依然采用原来的工作流程。结论基于临床流程为导向的急诊气道管理课程符合目前临床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