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概述耳蜗电图的电生理及其历史,讨论其在人工耳蜗植入中新近的应用,并探讨在这个不断深入领域中所开展的研究。耳蜗电图是一种记录内耳不同组分和外周蜗神经对声刺激反应产生电位的电生理技术。耳蜗电图可解析为:① 耳蜗微音电位,② 听神经音电位,③ 总和电位,④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数十年来,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对记录电位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耳蜗电图历来主要应用于梅尼埃病的诊断评估。然而,近十年来耳蜗电图的应用聚焦到人工耳蜗植入上。具有残余听力的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联合电声刺激可以改善听力和言语。尽管术者在电极插入过程中尽量减轻组织损伤,但患者术后听力保存率各异。在植入耳蜗期间,当术者插入电极阵列时,实时耳蜗电图可以检测耳蜗局部区域诱发的频率特异性耳蜗微音电位。在耳蜗外记录耳蜗电图,记录电极可以放置于鼓岬、镫骨或鼓膜。耳蜗内耳蜗电图记录可以通过将记录电极插入耳蜗,或者使用人工耳蜗中的1个电极作为记录电极。术中耳蜗电图信号的丧失可能提示电极插入导致的耳蜗损伤,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在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时监测耳蜗损伤有望改善听力保留结果、改良手术技术以及改进电极设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思路探索。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早期子宫内膜癌疾病治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分段诊刮术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对两组患者诊断思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病理确诊8例,癌灶率为53.33%,研究组患者病理确诊14例,癌灶率为93.33%,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采用宫腔镜术进行诊断确诊例数、癌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例数明显比其余组织学类型例数多,而子宫粘膜下肌瘤类型例数最少,构成比为6.67%,子宫内膜癌3例,构成比为20%,子宫内膜单纯样增生5例,构成比为33.33%。结论本次研究得出,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症状患者与绝经前期患者出现癌变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在诊断中应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检查,如患者处于更年期经期混乱以及绝经后出现不正常阴道出血者可给予宫腔镜术进行检查,利于提高病理诊断例,明确癌灶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