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淮南》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 标签: 帛书《易传》 《古五子》 《易阴阳》 京房
  • 简介:王阿姨说自己找个老伴本来只想摆脱一个人的孤单,过过两个人的小日子,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 标签: 个人 家庭生活 感情生活 婚姻
  • 简介:宋代是易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易学著作,易学成为经学研究中的显学。宋代理学家几乎都是借易学建立自己的理学体系,经学研究因而呈现出予学的特征。同时,在易学研究的象数与义理的两大方向中,义理之学成为宋代易学的主流。

  • 标签: 显学 子学 义理之学 宋代易学
  • 简介:《金师章》十玄门的言说是一种方便说法,目的在于去蔽。为了显现庄严佛法,法藏重视十数的象征义和实数义,象征义引领听者领悟十玄的真谛义,实数义引领听者理解一体十门的论说结构,从而形成重视超越义与事实义合一的“中国化”语言特色。

  • 标签: 十玄 一体十门 对称序 语言特色
  • 简介:恩典是约翰·韦斯利的核心信仰,本文从称义、成圣、圣洁、完全、先备、光荣等方面阐述韦斯利的恩典论。

  • 标签: 韦斯利 恩典论
  • 简介:唐代真飞霜镜的纹饰看似一幅优美的林间抚琴图,实际上却蕴含着两重深意:第一重是重孝思想;第二重是真修孝道可得飞升的思想。此镜用散点构图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展现出“孝道”修炼成仙的全过程,是唐代“孝道”大兴的有力物质实证。它将“孝道”这一本属于思想信仰层面的东西附于日用的铜镜上,足见其思想宣传的力度。而它在江西德安、上海、江苏扬州、浙江金华、湖南衡阳、安徽阜阳、青阳、河南商城及陕西等多地的出土,又足见其影响的广度。刘艺,文学博士,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标签: 唐代 真子飞霜镜 道教 孝道
  • 简介:一位曾经到阿拉斯加拜访过爱斯基摩人的作家,向人们讲述了他在那里的见闻——

  • 标签:
  • 简介:胥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著名的柏举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中有关于伍胥的新史料,其与传世文献最大的区别在于:《系年》记伍胥在吴国所担任职官为"太宰",而传世文献所载为"行人"。文章通过对春秋时期"行人"与"太宰"职责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吴楚争霸的形势,认为:伍胥在吴国所担任的职官应为"太宰",其担任"行人"则属临时差遣。

  • 标签: 《系年》 伍子胥 太宰 行人
  • 简介:古人字前的“伯”:“仲”、“季”或“”,或存或省,并非不可变通。《论语·雍也》篇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上博楚简《仲弓》显示仲弓向孔子请教的多是临民为政之道。《说苑·修文》说“仲弓通于化术,孔子明于王道,而无以加仲弓之言”。《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这些皆可间接证明苟承传了孔子、仲弓一系之外王儒学。在《孟子》书中,提到孔门十哲中的九位,唯独少了仲弓,苟则极力批判子思和孟子。由此看来,弓荀学派之外王儒学,与思孟学派之内圣儒学相区分,似并非向壁虚造。

  • 标签: 荀子 子弓 仲弓 孟子 儒学
  • 简介:6月15-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港台地区以及内地数十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韩非子与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有:(1)韩非子哲学的整体认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马丁尼奇(A.P.Martinich)教授讨论了韩非子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和语言标准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蒋重跃教授则从《韩非子》中的“稽”字探讨了韩非子的形上学。香港城市大学哈里斯(EirikLangHarris)教授认为,在《韩非子》中“历史”并没有独立的价值,但我们如果以对人性和世界普遍模式的理解来分析历史,就能从历史中发现出价值。

  • 标签: 《韩非子》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子学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正>秦汉以后,儒学沿二个方向发展:一是与阴阳五行之术结合,其典型是董仲舒;二是向训诂考据之学发展,其代表有郑玄等。以后,训诂考据之学占了主导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老思想盛行。儒家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批判佛老,而要批判佛老,必须从枝叶细节的研究中摆脱出来,针对佛道的理气心性之说,提出自己的本体论。只有这样,才能与佛道抗衡。

  • 标签: 道家 儒家 主导地位 新儒学 董仲舒 生存发展
  • 简介:崆峒为道教名山,源远流长,素有“天下道教第一山”之称,追溯由来,还得从轩辕黄帝朝拜崆峒山问道于广成说起。崆峒山周围有许多山名、地名、宫观,如望驾山、倒回沟、候侍沟、棋盘岭、遇真宫、问道处、二郎石、十万沟、大象山等,都与黄帝问道于广成相联系。在当地民间,黄帝问道于广成的仙话盛传下来。

  • 标签: 崆峒山 道教 黄帝 民间故事 广成子
  • 简介:元代巴蜀易学学者王申,其思想具有折中调和、兼容并包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儒道融通、朱陆合流的学术趋势。他一方面认同即物穷理,另一方面提出“觉即复”的观点,主张一念发动当下返善,强调“发明本心”,具有较强的心学意味。王申还提出“几学”来解释“觉即复”,在“几学”视野下可见从《易传》到程朱再到王阳明的知行观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逻辑线索。在“几学”背景之下,王申提出“本无”的本体论和“诚敬”的工夫论。可以看出宋元儒家吸纳佛道来完善自身话语系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向先秦儒学复归的努力。

  • 标签: 王申子“觉即复” “几学” 知行合一 诚敬
  • 简介:当将《灵剑》一书定位为北宋时期的作品时,其历史地位就更为特殊,在道教的文化发展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处于唐代道教之后,南宋各种新道派成立之期,介于符籙与丹道的传承之间。此一时期道教可以说是支派繁衍与驳杂混乱,除了符籙科教道法特别兴盛外,在道教的思想与理论的建构上有不少的突破与建树,尤其在道家的修炼术上,从唐代的外丹术转向干内修的锻炼术,体内炼丹的思想大为流行,在张伯端的《悟真篇》之前,类似“内丹”的修行方法与技术已层出不穷,不少道士符籙与内修是同时并进。《灵剑》正好是道教内丹学说与理论成型之前的作品,反映了道教在性命修持上的长期努力,为南宋、金、元修炼内丹道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道教的各种教派在文化上是互相杂揉的,追求的是炼养成仙的目标,至于五花八门的各种功法,可以各取所需与各自发展。在唐宋内丹思潮的影向下,导致道教生态环境的转变,《灵剑》即是这种转变下的一种形态,吸收了由行气、胎息而来的内丹功法,但就其宗教本质来说,内修只是其成仙的一种手段而已,仍着重于阴骘的功德圆满上。

  • 标签: 《长春真人西游记》 内丹 北宋时期 历史地位 文化发展 唐代道教
  • 简介:如是新中国成立前西南地区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者,也是一名基督徒。刘如的社会服务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于他而立之前,践行于而立之后;社会服务的对象从个体到群体,再到民族国家;服务方式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刘如的社会服务超越了宗教意义下的慈善活动范畴,形成了他独特的服务民族和国家的思想。

  • 标签: 刘子如 社会服务 基督徒 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