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PTEN蛋白表达及部分病例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7例诊刮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镜下观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拥挤且有些不规则,其所占比例超过间质。腺上皮细胞多具有非典型性,表现为核大、核浆比大,核变圆、有明显的核仁,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EIN病变中PTEN表达缺失占68.4%(39/57)。随访22例确诊为EIN的患者中8例发现伴发子宫内膜样腺癌。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诊断标准上强调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组织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共158例,上述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和宫内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超声诊断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2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6.9%;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生症共7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72例,超声符合率为94.7%;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炎为14例,手术病理证实为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7%;超声提示粘膜下子宫肌瘤共3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2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7%;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共18例,手术病理证实为2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8%。结论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简便、快捷、诊断符合率较高等优点,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方式情况,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3±8.6)min、住院时间(11.2±3.1)d、术中出血量为(50.6±11.2)ml,与对照组患者的(31.3±6.1)min、(26.2±4.6)d、(100.6±30.3)ml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63.3%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1例患者有发热症状,对照组患者4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对患者进行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其疾病诊断准确率为84.62%,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结论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其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8例LGESS的临床病史、辅助检查、肿瘤的大体观察、HE切片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查,对LGESS进行分析。结果8例LGESS,5例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2例月经量增多,1例表现盆腔巨大包块。肿瘤直径3-20cm,黄白色,浸润生长。镜下肿瘤由弥漫增生的内膜间质样细胞组成伴有多量螺旋小动脉样小血管增生,可出现性索样分化及良性形态腺体。免疫组化多量CD10(+)可伴有actin(+)。结论LGESS临床特点与子宫肌瘤表现相似,大体及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有特征性改变,免疫组化有辅助诊断作用,鉴别诊断需依赖组织学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