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122例作为研究组,从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期并发症(包括子痫前期、子痫、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和新生儿并发症(包括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在临床工作中要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此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期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摄食、排便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孕期自由饮用0.1%(低剂量铅暴露组)和0.2%醋酸铅(高剂量铅暴露组)溶液的方法建立胚胎期铅暴露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母鼠娩出的雄性仔鼠纳入研究,各组分别取10只仔鼠观察其在摄食、排便、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胃黏膜病理性炎性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别取8只仔鼠,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化等方法从空肠微绒毛及细胞连接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摄食中枢胆囊收缩素-8(CCK-8)、胃动素(MTL)的表达等方面揭示胚胎期铅暴露仔鼠胃肠动力异常的可能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铅暴露组仔鼠每日摄食量下降,粪便含水量增加,粪粒质量减少,小肠推进速度增加(P〈0.05);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胃排空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胚胎期铅暴露仔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的病理炎性改变(P〈0.05);空肠微绒毛减少、长度短缩及上皮间桥粒数目减少、致密斑间隙扩大(P〈0.05);摄食中枢MTL、CCK-8表达增加(P〈0.05);上述改变的程度与铅暴露剂量间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胃肠结构损害程度,以及CCK和MTL在中枢的表达水平具有铅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胚胎期铅暴露仔鼠出现异常的摄食、排便及消化功能改变的重要机制。
简介:目的研究改良体外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及效果。传统法存在动物用量大、成本高且细胞培养时间长等局限。方法结合消化试剂组合和手摇震荡法培养分离小胶质细胞;同时采用Iba-1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和纯度分析,台盼蓝染料法进行活力检测以及脂多糖刺激比较不同状态的小胶质细胞。结果改良法可在4d内稳定获得小胶质细胞>1.0×10^6个/60mm培养皿,纯度≥98%,活力>98%,较传统法在动物用量、总成本和培养时间分别减少了2、3.2、1.5倍。结论改良法可减少动物用量、降低成本,缩短细胞培养时间;为研究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机制建立了一种稳定、简便、高效的细胞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钠在活体新生SD大鼠肠屏障功能中的保护作用,建立丁酸钠对活体肠黏膜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将出生后9 d龄的新生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其中4组使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浓度分别为20 mmol/L、40 mmol/L、80 mmol/L、160 mmol/L等4组,对照组使用0.9%生理盐水;经回肠灌注不同浓度的NaB作用1 h后取回肠组织,在尤斯灌注系统(Ussing Chamber)上测定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及炎症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 -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ZO -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尤斯灌注系统测得对照组在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相对TER值(各个时间点测得的TER值除以0 min测得TER值得到的百分比值)分别为(87.36±1.88)、(85.98±0.99)、(101.03±1.47),20 mmol/L组分别为(83.45±2.97)、(107.24±5.35)、(101.44±3.96),40 mmol/L组分别为(126.07±3.48)、(140.54±3.64)、(100.50±4.64),80 mmol/L组分别为(102.24±4.60)、(134.55±7.80)、(106.76±8.82),160 mmol/L组分别为(84.80±2.97)、(78.16±2.89)、(67.11±4.07);使用不同浓度NaB作用30 min,与对照组相比,40 mmol/L组的TER值明显增加(P<0.05),作用1 h时,40 mmol/L组与80 mmol/L组的TE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0 mmol/L及160 mmol/L组(P<0.05),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不同浓度NaB作用1 h后,根据损伤分级评分(0~5分)结果,160 mmol/L组(2.16±0.75)分,较对照组(0.33±0.51)分损伤明显(P<0.01),余各组损伤不明显(P>0.05)。40 mmol/L组及80 mmol/L组肠黏膜组织Occludin蛋白mRNA(1.80±0.31、2.13±0.90)表达量较对照组(1.01±0.21)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水平(0.58±0.04、0.73±0.01)较对照组(0.24±0.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ZO -1蛋白mRNA(1.36±0.24、1.45±0.58)表达量较对照组(1.01±0.11)上调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表达水平(1.46±0.04、1.34±0.07)较对照组(1.07±0.05)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 mmol/L组Occludin和ZO -1蛋白mRNA(1.27±0.47、0.92±0.25)表达量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表达水平(0.47±0.01、2.90±0.0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aB对活体新生SD大鼠肠黏膜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40 mmol/L或80 mmol/L的NaB能增强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这可能与肠黏膜组织Occludin和ZO -1蛋白的表达增加有关。
简介:马晟哲1985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2008年毕业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举办'MASHENGZHE——马晟哲个展';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办'1024——马晟哲个展';在北京作者画廊举办'PATH——马晟哲个人项目'。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使用机器的方法。对于马晟哲来说,计算机根本不是运算的工具。他不断地面对它,让它超负荷地运转,让它承受大数据的挤压,直至它崩溃。他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崩溃。这个崩溃形成一种特殊的图像——或者说,崩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旨在探讨产褥期新生儿及产妇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价值及具体措施。方法:研究例数为66例,随机均分组别,参照组33例行基础干预措施,研究组33例行产后访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组别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妇健康信念水平改善情况。结果:SPSS 25.0或SPSS 23.0分析所有数据,研究组发症发生情况各指标对比情况及总体指标对比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SPSS 25.0或SPSS 23.0分析所有数据,研究组产妇健康信念水平改善情况各指标对比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产褥期新生儿及产妇采用产后访视干预措施的临床可行性更高,对改善产褥期新生儿及产妇不良病症及促进产后康复而言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特点.方法用离体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常规电生理方法测量最大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90%(MAP90)、复极50%(MAP50)、复极20%(MAP20)、有效不应期(ERP).结果(1)和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左心房电生理参数MAP90(56.3±2.7vs.64.5±8.7,P<0.05)显著延长,ERP/MAP90(0.89±0.2vs.0.78±0.3,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右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67.6±14.1vs.134.1±26.7,P<0.001),ERP(55.0±3.53vs.69.0±8.9,P<0.05)明显延长,ERP/MAP90(0.79±0.1vs.0.60±0.1,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左心室的电生理参数MAP90(87.2±15.7vs.168.8±31.2,P<0.001)也呈显著延长,ERP(59.0±4.2vs.90.0±17.7,P<0.001),ERP/MAP90(0.65±0.081vs.0.54±0.090,P<0.05)呈显著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2)与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的MAP90离散度[(LVMAP90-RVMAP90)(17.0±6.5vs.51.4±28.7,P<0.001)]、ERP离散度[(LVERP-RVERP)(4.0±2.2vs.20.0±7.9)P<0.001]显著增加,基础周期为250ms.结论心梗大鼠心脏不同部位的MAP的复极时间都显著性延长,MAP90和ERP离散度增加,这些电生理特点是促进折返形成、造成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研究链脲菌素(STZ)处理新生期大鼠后诱发成年发病糖尿病的量效关系及其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STZ分别以20、40、60及100mg/kg,ip,给予Wistar新生期大鼠,于注射STZ后第3天、第7天、第17天、第42天观察体重、血糖、血浆胰岛素及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100mg/kg剂量组可于第42天形成慢性糖尿病模型,血糖值(16.8±4.6)mmol/Lvs(5.8±1.6)mmol/L,P<0.001;血浆胰岛素水平(5.2±1.2)mIU/Lvs(8.4±1.6)mIU/L,P<0.01),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呈现升高、受抑制再恢复的变化过程.其他各剂量组,特别是40mg/kg虽无明显高血糖形成,但可使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结论STZ(100mg/kg,ip)处理新生期大鼠诱发糖尿病的最适剂量为100mg/kg,诱发时间为42d.诱发过程中伴有胸腺增殖活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