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Kessler法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常规清创缝合和1-0可吸收线,改良Kessler法吻合肌腱。结果全部24例患者伤口愈合,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改良Kessler法手术操作容易,肌腱吻合牢固,效果良好,是治疗跟腱开放性断裂的有效方法。
简介:我院自1961~1994年共手术治疗跟腱断裂80例,其中62例获3~33年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中,男57例,女5例。年龄7~65岁。左侧25例,右侧37例。新鲜损伤52例,陈旧性损伤10例。开放伤13例,闭合伤49例。手术方法共有5种:①8字缝合对端吻合法8例;②两条腱膜瓣下翻修复30例;③腓骨长腱转位修复2例;④倒'V-Y'形延长加对端吻合10例;⑤对端褥式缝合1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其中2例出现皮肤坏死和跟腱液化,经用两条腱膜辦下翻法修复所缺损跟腱,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而愈合;另3例经间断换药于术后35~45天逐渐愈合。发生跟腱再断裂6例,均经再次手术修复跟腱而愈合。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及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有明确跟腱部位闭合性外伤史的30例连续性病例,就诊后行跟腱磁共振检查。经临床和手术证实,ll例跟腱完全或部分断裂(病例组),19例跟腱无断裂(对照组)、着重观察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并用诊断试验分别评价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跟腱断裂的磁共振表现为腱内信号增高、肌腱增粗、腱束连续性中断和腱周积液。MRI诊断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l%、95%和93%。结论MRI检查对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低场MRI在急性跟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表现。方法分析29例有踝关节外伤病史、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且MRI资料完整的跟腱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患者,总结其特征性MRI表现。结果MRI诊断跟腱完全撕裂10例,MRI特征性表现为肌腱增粗、形态不规则,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肌腱断端回缩呈"杵"状或交错呈"毛刷"状改变,在T_1WI、T_2WI上其内呈混杂高信号。部分性撕裂19例,MRI表现为跟腱增粗,前后径与宽径的比例变大,在T_1WI、T_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但在矢状位至少有1层面连续。结论低场MRI能清晰显示跟腱形态及内部结构,可以准确诊断撕裂的部位和程度,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26例,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采用Krackow缝合方法修复跟腱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8例,良8例,无感染及无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需早期手术治疗,Krackow缝合方法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小腿及足踝部功能。
简介: 【摘要】目的:对跟腱断裂诊治的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2年在我院收治的5例跟腱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结果:2例治愈,1例存在功能障碍,1例皮肤不愈合,1例严重感染跟腱外露。结论:医务人员在进行跟腱断裂的诊治过程中,要早诊断,及时手术,兼顾患者年龄,积极防止并发症,提高跟腱断裂的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腱断裂术后运动康复护理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选取了40名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方式的不同,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2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自然康复方式,而实验组则接受运动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为期半年的随访,以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术后康复优良率为80.00%,而实验组的优良率为100%。在对照组中,有2名(40.00%)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名(20.00%)患者发生再断裂;而在实验组中,有1名(20.00%)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但没有患者发生再断裂。两组患者在康复优良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跟腱断裂术后的患者实施运动康复锻炼,能有效促进跟腱功能的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传统 Anraham倒 V-Y跟腱延长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与单纯倒 V-Y跟腱延长治疗 2种手术方式对比 方法
简介:目的通过对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部位、时间及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预防及处理支架外露的方法。方法对32例支架外露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带颞浅动、静脉的皮下组织筋膜瓣转移加中厚植皮、带颞浅动脉的耳前头皮瓣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方法修复支架外露部位。结果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多出现在术后一个月内,以耳轮后上缘交界处的外露多见,其次是耳轮缘再造耳与残耳连接处。外露部位张力较大,包扎时压力过大,软骨支架边缘不平滑及扩张皮瓣受损是支架外露的原因。经过上述方法处理,所有采用软骨支架行耳再造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及皮片全部成活,未出现再造耳感染及支架再次外露的情况,效果满意。采用Medpor支架行耳再造者6例,其中有2例经两次修复仍出现支架外露,将支架取出后创面愈合,其余4例均一期愈合。结论术中需要特别注意容易出现支架外露部位的处理,术后1月内应对再造耳进行严密的观察,出现支架外露后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处理再造耳支架的外露。Medpor支架外露的发生率高,处理困难,在肋软骨未钙化的患者中多不主张采用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