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SCTA及CT灌注成像(CTPI)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于术后行MSCTA及CTPI,分析MSCTA对TACE术后肿瘤血管及CTPI对术后肿瘤局部活性的显示情况。结果36例患者腹腔动脉MSCTA均能清楚显示活性病灶肿瘤供血动脉,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PVP)和肝动脉指数(HPI)在非瘤肝组织的和TACE术后肿瘤局部活性灶或复发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MSCTA能很好地显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新生血管情况,CTPI能准确反映肝癌TACE术后肿瘤局部活性,两者相结合对显示肿瘤残存及复发、指导后续治疗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灌注成像 化学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评估系统干预对提升32层CT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的价值。方法188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男性99例,女性89例;年龄34~87岁,平均(63±1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干预组105例,采用预约检查,从心率、呼吸、扫描层厚、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提前准备。常规组83例,直接登记检查。比较2组的心率控制情况,一次扫描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结果〈70次/min为标准,干预前2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心率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8.095,P〈0.05),干预组一次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66.3%)(χ2=22.417,P〈0.05),干预组优良率(81.6%)亦高于常规组(45.5%)(χ2=21.416,P〈0.05)。结论系统干预能有效提高32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和图像的优良率。

  • 标签: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寰枕融合畸形的价值。方法对8例寰枕融合畸形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对寰枕融合的显示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发现寰枕融合畸形,其中7例完全融合,1例不完全融合;8例均合并有颅底凹陷,1例合并颈2、3阻滞椎,2例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寰枕融合畸形的诊断具及相邻结构的显示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作为此类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颈椎 寰枕融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部呈淀粉样变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经我科予以病理证实的8例肺部呈淀粉样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4例为支气管型。在CT表现中呈管壁不均质增厚,并且还能够见到斑块状的钙化灶,管腔内壁呈不光滑性的狭窄;其中4例为实质型,在CT下表现呈单发或者多发的团块,能够见到粟粒状的高密度灶以及结节状的高密度灶,其中2例合并有胸膜团块状的软组织样密度灶。结论原发淀粉样变的CT表现中,其实质型多为单发或者多发的软组织团块状密度灶,而支气管型的CT表现则多为管壁增厚,并且能够见到颗粒或者不规则的钙化以及骨化岛,均具有一定的特征。应用CT检查进行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T检查 支气管 气管 淀粉样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对于肺结核诊断的价值和优越性。方法选取80例肺结核患者,分析患者胸部的CT表现、病灶断层、正侧位片等。结果内病变多数都是分布在下叶背段和上叶尖后段;CT显示隐蔽部位的结核病变要好于胸片;进行CT检查,显示肺气肿、病灶钙化、大疱等的效果要比胸片效果好。结论在诊断肺结核的时候,使用CT的效果很好,有应用价值,具有优越性,显示率要比胸片好。

  • 标签: CT 诊断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16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两组的BF、BV、PS值对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MTT值对比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有48例确诊;对照组误诊为3例,为此CT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结论螺旋CT可用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在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价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CT 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的特点,提高对PSH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PSH的CT表现结果PSH基本表现为孤立性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轮廓较清,边缘光滑;2例可见小的钙化;1例周围可见晕征;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点,增强扫描的一些特殊征象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硬化性血管瘤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26例CT首诊被误诊为肺癌的良性孤立性结节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良性孤立性结节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26例误诊的良性孤立性结节最终确诊为球形肺炎6例,炎性假瘤7例,机化性肺炎4例,肺脓肿l例,错构瘤1例,新型隐球菌肺炎1例,结核球6例。结论:合理的检查方法,全面综合地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可最大限度降低良性孤立性结节的误诊率。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 简介:摘要鉴别肺部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影像诊断的难点。近年来,影像诊断已经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其在肺部肿块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也有了较大发展。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肺部肿块性病变诊断的功能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在肝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0例肝Ca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传入工作站,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其对肝脏病变及与肝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并与三期增强扫描的轴位相比较。结果MSCTA图像及三期增强扫描的轴位图像均可清晰显示全部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门静脉癌栓,但前者更直观、准确显示,尤其是对微小肝Ca。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能直观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门脉系统状况,多角度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肝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3月到2011年11月间我院16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疾病患者30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并分析其表现。结果主动脉夹层21例,Stanford分型A型11例,B型10例。主动脉瘤9例,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清晰。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显示主动脉疾病形态学改变,其应用对明确诊断主动脉疾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管成像 16排螺旋CT 主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对临床怀疑的15例主动脉疾病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检查,分析其CT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主动脉疾病的患者中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10例,其中I型2例,Ⅱ型4例,Ⅲ型4例,应用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16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1年9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三维重建的60例颌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共发现78处骨折,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可发现92处骨折,遗漏14处,漏诊率15.21%。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颌面骨骨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多层螺旋CT MPR SSD
  • 简介:摘要为了避免在手术时发生的不安全隐患,必须建立必要的手术室制度。我院由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和病房主管护理,共同参与,建立和实施了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患者进手术室接受麻醉、开始手术以及手术结束后,对相关手术信息及一般资料进行核对。行之有效地实施该制度,能够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 标签: 手术风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结果双源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影像信息。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双源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48例,对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其进行诊断,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曲面重组以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图像。对所得的心血管影像进行评估,对血肿的部位以及范围予以明确。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对48例患者进行检查后得出,被诊断为AIH的患者有48例,在这其中有4例被诊断为A型,有40例被诊断是B型,有16例被诊断是AIH合并有主动脉穿通溃疡。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壁内血肿 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肺动脉瘘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CT增强检查特征性征象对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我院5例单发及1例多发肺动脉瘘在透视下、X光片、双层螺旋CT平扫、增强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动静脉瘘特征性征象。结果6例患者10处病灶,其中6处在透视下及X光片上呈单个结节状,4处边缘可见带状影;4处呈团片状,CT显示病灶范围清晰,6处呈结节状,4处呈网格状,均可显示1条及多条粗大血管影与门区血管相连,三维重建显示更为直观,10处病灶增强后均可见明显强化,且强化时相与肺动脉一致,6处病灶增强后较主动脉提前强化。结论动静脉瘘在CT增强扫描上有特征性表现,对动静脉瘘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CT 肺动静脉瘘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