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在时光的喂养中,一颗芽舒展成一片叶,一朵花孕育成一枚果。过程见证时光飞逝。阅读完本期编发的稿件后,我们所期待的名家、实力派、本土作者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文字。对每一篇作品在编辑时我们的态度是只要用心尽力了,哪怕还有瑕疵,也是瑕不掩瑜。可以看出,为了刊物的风格与丰富,我们的编辑放弃了个人的好恶,在编发名家大作的同时,侧重培养无名作者,如马卫民、李伟都是

  • 标签: 时光飞逝 一朵花 完本 铁穆尔 贵族气息 诗歌美学
  • 简介:本期的中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荒漠》是一个相当独特的作品。曾经大量采访并且以非虚构手法写过相同题材的作家。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疆南部荒原,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故事:一个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女大学生士兵,跟随革命的激情,盲目地投身荒漠,和骑兵团团长产生了微妙动人的感情。它让我们既体察到了当年那种单纯燥热的奉献与牺牲,也让我们得以听到了“那块土地上最初的爱情的颤栗”。当陈木槿式的充满理想的知识青年与严酷的生存环境相遇时。身心的痛苦不适几乎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经历往往会与“创伤体验”紧密相连,许多时候直接被混为一谈。如何面对这种痛楚,遵从时势的要求趋向认同,并终至完成精神蜕变,是敏感脆弱的陈木槿们,同时也是作家需要直面并且解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一支军队也面临着类似的纠结,那些刚刚从战场上归来的“愚暗”的“粗野”的军人,求功之心峻急,用事无情而强横,但必将接纳时代对它的新希望和新要求,作为真正的拓荒者,必将引入知识、文化与人性的另一泓清泉。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篇小说 知识青年 大学生士兵 虚构手法 五十年代
  • 简介:一部无法快速浏览的长篇小说,叫《疯狂的榛子》。《战事信札》,是这部长篇的特质的渊薮,所有的人和事盘旋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是故事里的故事、小说中的小说。信札出自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美混合联队的飞行员之手,他无疑是国民党空军中的抗战英雄,直到驾机从海峡对岸归来之时,人们才知晓他是国军内部的中共党员。这些信札,是战事详叙,也是情书长卷。战乱之际,艰苦与浪漫、危难与向往,饱满其中。

  • 标签: 长篇小说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空军 中共党员 信札 飞行员
  • 简介:八月有一个布满星斗的夜晚,让我们向过去和未来敞开心扉,用诗歌,开始表达和歌唱。本期作为我刊十年来的第一个诗歌专号.既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具体举措,也为了对当下军旅诗歌的写作氛围和发展状况。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环顾、检索与展示,并希望因此起到某种促进和发动作用——在当代军事文学序列中,军旅诗歌也许是,或者说应该是最具创新可能和爆发力的一种形式。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 写作氛围 军事文学 诗歌 爆发力 军旅
  • 简介:编辑这一期杂志的时候,同以往一样,总感觉到大量的稿子语言文字不过关,有的文字艰深晦涩,有的词不达意、不着要领,有的不知所云、莫名其妙,有的故作高深、装模作样,有的缺乏思想深度,内容单薄,苍白乏味……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作者,语言文字这一关都还没有通过,读书太少,生活语言积累太少。这些作者,有些还好高骛远,一动笔,就想写大部头的作品,写出影响深远的作品,可大多事与愿违。其实,与其把大量时间花在写低水平的作品、做无用功上,还不如多读书,多深入

  • 标签:
  • 简介: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事件和人物,向来是军事题材文学最重要的写作资源之一,不唯其本身足够丰富和精彩,还在于它为观照现实提供了辽阔的精神空间,为立足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可能。然而。从历史中撷取一个已然发生的事物,以此为动机演绎一个动人的、深具意味的故事,则不仅考验作家的眼光和想象力,也考验作家的方向感和思想敏锐度。

  • 标签: 中国革命战争 文学创作 写作资源 军事题材 精神空间 想象力
  • 简介:中篇小说《在日子的半边》写得扑朔迷离,读完后却会觉得,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就是想弄清大外爷,包括二外爷、三外爷的人生中某个时段的确切身份。按说这应该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实际上,它的艰难程度大大出人意料,经过极其繁琐的现实调查、历史考证、与当事人及其关系密切之人的当面询问等方式,最终仍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 标签: 中篇小说 历史考证 当事人
  • 简介:抹秀眉谁一脸倦意,在拂晓的梳妆台前对镜自怜?晓雨淋湿的窗台上,有鸟,相对而视,左右瞅之,百思不得其解!灯红酒绿的夜晚已悄然熄去,热忱的香车转眼杳无踪迹。谁还识得谁?为何,我熟悉的身影,在习惯了喧嚣之后却喜欢在萧索的马路上踽踽独行?是浸透了水的爱情已不值一提,或者飘在风中的承诺不过是过眼的烟云?

  • 标签: 卷珠帘 就这样 一朵花 一个女人 一遍遍 在人间
  • 简介:"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美丽"——普希金说这句的话的时候还是个青年,其一贯诗性的表述也没有任何理论标榜的刻意。然而,仔细体会,就会感觉这话是多么的饱含沧桑又意味深蕴。是的,人世间最可寄予美感信赖的莫过于时间。她虽然无影无踪无声无臭。但履痕过处,再怎么凄惨辛酸的遗留都会转化成为精神的滋养和情感的怀恋。因而,以录写过去为特征文学先天有着美好的禀赋。黄毓璜用《储福金的意义》作为储福金小说评论的标题是最贴切不过的了,也能见出其目光的敏锐和立论的老辣。在江苏众多才华横溢又被广为关注的作家中,储福金可算是一个特例。"阴柔婉约"、"善写女

  • 标签: 黄毓璜 小说评论 福金 慧悟 曲折复杂 印务中心
  • 简介:管小国固执自闭,还总让那些与其同居的猫莫名死去,末了,自己莫名死去却让猫活着——这便是小说《猫》的一个充满悬疑气息的情节设置。作者马车叙述的时候。很怪异地用大量笔墨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个似乎与之并无深切关联的“老王”,且直至末了都没有任何意味的暗示,让人不由对作者谋篇布局的控制力心生疑虑。

  • 标签: 情节设置 谋篇布局 《猫》 作者
  • 简介:1凡事太巧,必有蹊跷,不是天赐,就是阴谋。一个刚刚上高中一年级的花季女孩,从未见过面,第一次交谈,便恶狠狠地表示,要变身为杀手,到我的老家黄冈寻仇。另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用从未有过的躁动,气急败坏地说,有人要打她,揪她的头发,要她的老命。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杨沐是《太湖》老朋友了,这老朋友的定义在于刊物需要一些有异色异彩稿件的时候,她总是能够诚恳而又迅捷地呈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抑或我还并没十分待见的诗歌,让人疑心那些码得齐整细密的字块是否出自某个流水工场的库房。然而,一予拂视,那隐匿方块中的精灵便会蒙封脱然地一个个腾跳出来,身姿鲜活,作态魅惑。

  • 标签: 异色 跳出来 哲思 说谎者 书圣 中国题材
  • 简介:与我微信相加的朋友都知道,有那么十来天,我每一天都会用手机拍摄我家窗外的银杏。那是一棵已有百年历史的老树,深秋入冬,发关于这棵老树的微信,我写了一个不变的标题:"今晨,我家窗外的银杏。"以至于有"微友"向我"侧目"。我也不管,继续着我的"今晨……"。如今回过头去,再看那几天关于银杏的微信,我看到了我想要记录和想看到的。

  • 标签: 手机拍摄 回过头 天都 写作理念 当代文学 诗人群体
  • 简介:用风格来定义文学作品特点,有时并不准确,那该是一种性格,这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作者的表述状态往往和他的心理类型基因构成之类密切相关,而后天的文化养成和艺术锤炼,只是一种赋饰,再怎么变幻无穷,也无改其本质的内核。

  • 标签: 变幻无穷 基因构成 文学作品 心理类型
  • 简介:文学的解读是多余的,阐述文学解读的多余也是多余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阅读开始有了这样的认识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野葱岭,黑瞎子坳,葱翠浓郁的森林,满山满沟的野花,盖了油毡的土屋,搁着大锯的工棚,黑木耳,蕨菜,山芹菜,大酱,络饼,盈盈嗡嗡到处飞舞的蜜蜂。为避超生罚款来这里放蜂的木祥,俊俏而又丰满的婆娘小桂,隔些日子就要回去与老妻敦伦的伐木工老韩,没钱娶亲却精力旺盛的拴柱子,出手麻利又霸道的组长老范,伪装林业局干部跑来敲诈的两

  • 标签: 文学解读 敦伦 中国文学 山芹菜 野葱 工老
  • 简介:很早就被提醒:人与文并无同质性,人观与文观也应当尽可能予以区隔——我却很难认同这个观点,也不愿积累此类的经验。在我内心里,人、文意气的通连是毋庸置疑的,即便人、文各自呈示的外部形象和客观感觉完全相悖,内中也必有更深衷的曲径在指示一致。

  • 标签: 人观 外部形象 杨永康 我不知道 作品文本 自恋
  • 简介:诗人海子曾经说,诗要求于人的不是理解,而是对于沉默与迷醉的共同介入。这就是说,无论古今,真正的好诗,在“懂”之前,它一定早已触碰了我们的灵魂,早已将我们感动。

  • 标签: 诗人 “懂” 海子
  • 简介:期待是一份无需签署的契约,期待的实现则是一个出乎意外的典礼——看《3牌5号单人座》不由生发了这么个感想。无论创作履历还是文学成就,悦燃都是一个资浅者,本刊仅仅因为编发过她一篇散文便寄以了由衷的期待。几年间,她似乎一直很沉寂,以至让人怀疑当时的判断是否失之草率。这篇小说的出现,我想结论便包含其中了。小说情节很简单,人物关系和主题设置也并不特别,引人入胜的是那份迷离飘渺的情愫、夸张着的所谓“小资情调”以及对人物心理准确、精致而又华丽的描绘。形式的繁缛和刻意往往是个累赘,但由于整体把握的协调和均衡却使之成为不凡才华的一种雄辩。“细腻表达了都市人之间的沟通欲望及其疏理感觉。如果拍电影的话,就是中国的《云上的日子》。”——话似乎说得太聪明了些,以至让论者再难置喙。

  • 标签: 小说情节 小资情调 文学成就 范小青 情爱故事 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