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西部城市的现代性转换中,欲望的极度膨胀与消费主义盛行,使一切既有的理性秩序、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在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乃至无情的颠覆.如汪晖所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情境中,中国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而且是一个政治性的事件,因为这种消费主义的文化对公众日常生活的渗透实际上完成了一个统治意识形态的再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相互渗透并占据了中国当代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被排斥和喜剧化的则是知识分子的批判性的意识形态."就20世纪九十年代西部城市的文化现实而言,一种摒弃理想主义,放逐精神价值的实用主义的世俗生活哲学,正在以消费主义的文化形态,进行着物欲对心灵的全面荡涤和彻底控制.由此而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城市知识者与其知识和精神一起陷入危机.即使是"被排斥和喜剧化",史生荣、郭文斌等西部作家还是要批判性地讲述西部城市知识者的精神迷遁.……
简介:1978年,马坚去世了。这在中国学术界可能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在中国阿拉伯语教育界却是一件大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阿语教育的第一个历史时代——马坚时代结束了;同时,对中国的伊斯兰文化学术界,这更是一件大事,汉语读者拥有一本《古兰经》全译注释本的梦想就此中断了。马坚的《古兰经》译
简介:“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从来就是在“良相”和“良医”之间选择。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传统知识分子依然怀着做“良相”的梦想。他们试图通过重复历代封建大臣“变法”的方式,介入政治权力的领域。现代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时期才出现的。他们面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开始接受进化论,进而选择一种激进主义立场。激进主义将各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省略,最后走向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这一大的趋势就像洪流,裹挟着知识分子顺流而下,在一些整体性概念中,知识分子越来越没有独立价值。当代知识分子也在主动疏离“知识分子”原有的意义,自觉地屈从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之一:市场意识形态,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语义更加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