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音乐文化的双视角观照─—民族音乐学的一种新定位沈洽用“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观点 ̄①来看,长期被人们视为“正统”的“音乐学” ̄②,无论古今中外.基本上都是从“内文化”的角度对音乐的审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都是封闭、自足的音乐认知体系。借用语言学(音...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双视角观照 文化视角 音乐文化 符号系统 比较音乐学
  • 简介:小议格劳特《西方音乐史》新版中的几个新视角周小静《易经》中真的有"二进制"思维吗?近年来比较着读格劳特(D·J·Grout)的《西方音乐史》第二、三、四版,其中不断修订、补充的论点,使我颇有感触。阅读中,有关莱布尼兹(G·W·Leibniz)受中国《...

  • 标签: 《西方音乐史》 帕勒斯特里那 格劳特 定旋律 《易经》 文艺复兴时期
  • 简介:《可变结构Ⅱ》是美国作曲家艾尔·布朗(EarleBrown)受动态视觉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是20世纪开放结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借鉴了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Calder)与绘画家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Pollock)的动态结构理念,形成音乐结构上“局部的秩序化控制”与“整体的非秩序开放”之间的动态辩证关系。这对辩证关系的共同存在指出了开放结构中创作与体验的对位效果,为当代音乐结构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标签: 开放结构 艾尔·布朗 考尔德 波洛克 局部控制 整体开放
  • 简介:中国古代本无浪漫主义一说。但在西方美学视域下,可以将中国古代的一些音乐戏曲类型理解为浪漫主义。高州木偶戏和采茶戏就是这样,二者在时间与空间、理性与非理性、内容与形式方面,尽显浪漫风格。

  • 标签: 高州木偶戏 采茶戏 浪漫主义 美学视角
  • 简介:文章通过在中国当代音乐批评写作的特定视角下,以国人乐评写作意识、写作状态作为理解、关注对象的出发点,解读西方乐评三百年经典文论的文本现象,在观察其文论整体形式特征、领悟其文本写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试图论述其存在方式,以此倡导建立中国当代音乐批评写作的某种有效途径即有必要介入的感性经验描写方式。

  • 标签: 西方音乐批评 文本经验 音乐审美 本体 存在方式 感性经验描写
  • 简介:20世纪,琴乐文化经历了其漫长生命中最为剧烈的一次转型。在多重非本位因素倾压下,当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同传统琴人之间已然产生变异。本文基于琴乐音响实体,在近现代广陵琴派的风格标志及师承关系下,由琴乐语言表达中的音时展衍、声韵关系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张子谦、刘少椿、龚一、成公亮等前后两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进行横、纵两向的比较研究,试图反思20世纪古今、中西、雅俗等多方元素碰撞和交融下,包括古琴在内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直面现代时所共同发生的“汇流”。

  • 标签: 转型 汇流 广陵琴派 琴乐语言表达 张子谦 刘少椿
  • 简介:贝多芬是一位听觉极其敏锐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这些钢琴作品广泛地被认为是他创作其它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试验地。其中,弦乐重奏的影响非常深远,从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就可以看到弦乐重奏写作留下的明显痕迹。本文将以贝多芬作品第57号热情奏鸣曲慢板乐章为例,来观察和分析钢琴作品与弦乐写作的联系,通过新的视角来帮助理解奏鸣曲慢板乐章,用多种技法来表达作曲家听觉中多样的声音,赋予音乐意味深长的感情方向。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音色声部平衡句法
  • 简介:中国流行音乐是在对外来音乐模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发展之路却与被模仿者有很大的差异,是何种原因导致?笔者从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非自然"属性以及形成这种特性的社会-文化-转型的深层背景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

  • 标签: 流行音乐 传播媒介 排行版 属性
  • 简介: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组合作为民族音乐在当下的发展与转型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民族音乐的未来。本文以城市民族音乐学为视域,将少数民族音乐组合置于城市化社会语境下讨论,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组合——“芼呢”乐队的个案分析,探析流播于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变迁、融合等问题。

  • 标签: 城市化 少数民族音乐组合 “芼呢”乐队 转型与发展
  • 简介:高等艺术院校除了承担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外,还要履行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合作交流、普及和提升国民艺术素质、服务社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职能。本文探求协同创新视角下高等艺术教育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有助于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和艺术教育事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适应文化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变化趋势,为地方政府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艺术教育创新教育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的宏观指导调控提供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协同创新 服务社会 文化建设路径
  • 简介:个案研究一直是西方历史音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领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个案写作实践的发展,不仅可以了解、发现其中研究观念、视角、方式的转变,而且能够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观察西方历史音乐学研究的学术走向。文章以西方学者自1970年至今对古斯塔夫·马勒交响曲研究的文献为例,梳理并总结近几十年来个案写作的发展趋势,探寻蕴藏于其中的研究路向与学术精神。

  • 标签: 历史音乐学 古斯塔夫·马勒 交响曲 人文性叙述 多元性阐释 立体性思维
  • 简介:这是本刊为盐城地区的戏曲工作者编的一组文章。这里从前是苏北的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但它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自抗日战争以来的革命文化运动更增强了这种文化传统的生命力.植根于这块土地的淮剧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并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剧种之一。本刊发表的这组文章大致可分两个部分:一是对盐城地区戏曲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戏曲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文章都下了功夫,各有自己的视角。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

  • 标签: 戏曲创作 传统戏曲 盐城地区 梁辰鱼 民间艺术家 民族戏曲
  • 简介:流散现象、流散地、流散研究、流散写作,这些概念在音乐领域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代表着艺术理论研究者对后殖民主义思潮作出的回应——针对亚裔/华裔社群的音乐活动进行的研究也是如此。在《流散诉求:亚裔/华裔美国的音乐、跨国主义与文化政治》一书中,郑苏选择身份、年龄和经历上都彼此不同又各具特色的个体为对象,在音乐和历史的双重语境中对他们的流散境遇进行了分析,进而向读者立体地呈现出音乐对这些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和认同上的影响。文章一方面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结合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理论中独具特色的方面,对郑苏所做的流散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翻译实践谈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流散写作 流散翻译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也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无论从历时性或共时性角度看,该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对方法论范式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可能性。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学分析和民族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化分析)被视为可供中国传统音乐(含汉族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者进行选择的三种典型的音乐分析范式,彼此之间存在共性、个性之分。其中,民族音乐学分析从理论和分析实践上假定并包括了其他两种分析范式的因素,对于不同范式分别强调的“形态、语义、语境”等符号学分支的学术观念给予了综合的应用,又根据传统音乐具有的“跨(异)族群一阶层”文化研究的性质,尤其强调了其中语境的因素。故而,民族音乐学分析是我们从事该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予以考虑的一种分析思维和方法。

  • 标签: 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学分析 民族音乐学分析 传统音乐研究 “跨(异)族群-阶层”文化研究 方法论
  • 简介:《音乐传播学导论——音乐与传播的互文性建构》一书,系武汉作者汪森、余烺天合著的一部阐述与构建音乐传播学的专著。该书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写作方法,系统地阐述了音乐传播学的发展脉络、传播理论、音乐传播现象及其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具有视野宽泛、材料丰富、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等特点,对于了解和认识该学科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 标签: 音乐传播学建构 交叉性质 学科现象 学科建构
  • 简介: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已陆续举办了十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基本功展示活动”),每届由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拔出的六十余所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项盛事。值此第十届“基本功展示活动”落幕之际,关于“基本功展示活动”中的综合技能培养问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尤其是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设置问题等,再次引发了业界的深入思考。

  • 标签: 音乐教育专业 展示活动 钢琴教学 基本功 教学模式 高校